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26章 禹州惊变

第126章 禹州惊变(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天与咒缚弱?我怒开八门遁甲! 四合院:我就是何雨柱 赤焰黎明 女主徒弟要重瞳?反手抛弃挖她骨 集魂录二 穿越深山,我怎么就成山神了? 全民御兽:虫师弱?你可知虫族天灾! 荒灾年,我成了全村最有钱儿媳妇 永久一点攻,我照样无敌于世! 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周怀民刚回到周家沟平安堂,还没喝上一口水,就见黄必功一脸喜色的赶过来:“东家,大喜事,咱们番薯晚种了半个月,现在终于可以收了,你猜亩产多少斤?”

后世一亩地的红薯,在河南农村,收成基本每亩五千斤左右。

但这是在优选良种、浇水施肥的情况下。

有时在地头、河堤坡道,农户会稍微种一些,只栽苗时浇一下水,也不施肥,产量也是很可观。

考虑到此时的番薯种和肥力,他也不清楚应该有多少,先按小麦的产量比例,打个两折吧。

周怀民招呼黄必功围着石桌坐下,道:“一千斤?”

黄必功惊喜道:“一千八百斤!”

《农政全书》徐光启在推广番薯时提到:“亩收数十石,一也;色白味甘,诸土种中,特为敻绝,二也。”

《山东通志》乾隆年间山东推广红薯,称“每亩可收千余斤,旱地亦得五六百斤。”

东厢房报社的陈应魁和刘世芳听到,赶忙出来,一脸不可置信:“每亩多少?”

周怀民招呼两人坐下,给他们倒上茶。

黄必功炫耀道:“每亩一千八百斤!

可没带上茎叶。”

刘世芳惊呼:“咱小麦每亩也不过一二百斤吧。

这什么薯岂不是一亩地抵上七八亩的小麦?”

陈应魁有些尴尬的看了看周怀民,一脸淡然,又有喜悦,也并未计较自己和刘世芳的事。

干咳两声道:“东家,那咱们报社是不是要宣讲此事?”

周怀民沉吟片刻,想到此番薯又不是突然冒出之物,在福建、广州一带有多个登陆来源,并已广泛种植,自己通过商队购买,合情合理。

道:“可以宣讲,这个可以作为头条,你来拟一下。”

周怀民又道:“这批红薯下来后,要继续培植扦插,我已让商队在临清继续重金购买,要多杂交,保持多样性。”

黄必功喝了一口茶,道:“现在已到寒露,马上霜降,以后只能在玻璃暖棚中种植。

但咱整个山坡收了有三万多斤,五个暖棚也种不下。”

“种不下就盖,之前你们村黄老爷欠我的四百亩地,现在你们村的人还在佃种,收回来,全部陆续盖玻璃暖棚。”

“现在招工难,我这边的活更难招工。

工钱也不低,但现在就是缺人。

所以一时半会也种不下,收来这么多番薯,如不及时晒干存放,怕是霉变就太浪费了。”

现在这个情况就很让人哭笑不得。

这可是崇祯八年的河南,竟然出现招工难。

从陕西东出潼关,被流贼来回过境的河南灵宝、渑池、新安、洛阳、汝州、南阳、汝宁,这一带破产逃荒的村民无数,路边荒野里饿殍遍野。

但远离过境路线的巩县东,竟出现招工荒。

原因无他,只是这时代的消息壁垒太强,信息全靠嘴,走路全靠腿,流通能力太弱。

“张国栋不是已告知你,那临清的商家是如何保存番薯的么?”

“是,我这边已挖好十几个地窖,已把收来的存放好,不过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周怀民点头道:“那这样,你取出三千斤,让白窑工具厂那边设计一个切片机,把番薯切片晒干,投放到杂货店里。”

又从怀里拿出印章,对陈应魁道:“给杨家庄商务堂布告,他们不是刚成立一个招工组么,让招工组就近到洛阳、汝州一带招揽流民。

再给杂货堂布告,告诉李升,减少杂货店小麦的投放,增加番薯干的投放。”

几人正聊着,忽听外面喊道:“社长!”

周怀民走出一看,是第六哨哨长赵至庚携一哨三十六人前来。

赵至庚道:“保民营参议部调我来此,已派第二哨周怀彪接替前往登封,近两日禹州那边一件大事不知道你这边收到消息没?”

周怀民点头:“我已收到参议部来的布告,调你来,也正是因为如此,走,我们去格物堂,边走边聊。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冷书生(一受多攻) 钢铁先驱 万兽之国(H) 乖,再让我亲一口 王朝的腐朽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