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孩子们的反应各异:真心向学的如秦思齐、赵立文等人,脸上是掩不住的失落和担忧;而像李涛和几个厌学的,则难掩轻松甚至一丝窃喜。秦思齐低着头,默默收拾好自已的沙盘和那支秃了毛的笔,跟着堂哥秦思文,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私塾的大门。
冬日的阳光惨白地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回到那个破败却整洁的小院,刘氏正在屋檐下缝补一件旧衣。看到儿子红肿着眼睛、失魂落魄地回来,她吃了一惊,放下针线迎上前。“思齐?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眼睛怎么了?” 她心疼地捧起儿子冰凉的小脸。
“娘” 秦思齐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秦先生病了。私塾闭馆了。”刘氏的手一颤,脸上也浮起忧色:“秦先生病了?严重吗?”
秦思齐摇摇头,又点点头,眼泪又有点控制不住。他挣脱母亲的手,默默地走到院门口那个磨得光滑的小石墩上坐下,抱着膝盖,小小的身影缩成一团,像一只被遗弃在寒风中的雏鸟。
寒风卷着枯叶在院子里打着旋儿。秦思齐望着远处脑海里翻腾着无数念头:先生的病容、那方珍贵的端砚、母亲熬夜补衣的身影,大伯送纸时粗糙温暖的大手,还有那句“君子当如竹,凌霜傲雪”的教诲“娘,” 他忽然抬起头,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郑重,“我想正式拜秦先生为师。”
刘氏愣住了:“拜师?你不是一直在跟着先生读书吗?”“不一样。” 秦思齐站起身,走到母亲面前,仰着小脸,目光灼灼,“以前是先生可怜我们孤儿寡母,免了束脩,让我旁听,是恩典。
可这三年,先生待我如子,授我诗书,赠我文宝,解我困厄, 此恩此德,无以为报。如今先生病中,我更应执弟子之礼,正式拜入门墙!这是我的心意,也是对先生的敬重!”
他看着母亲眼中闪烁的泪光,继续道:“我知道家里艰难。但束脩之礼,不可废。古人拜师有六礼:束脩(干肉)、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芹菜寓意勤奋好学,莲子苦心教导,红豆鸿运高照,红枣早日高中,桂圆功德圆满。我们尽力凑齐!”
刘氏看着儿子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持和赤诚,心中百感交集。她深吸一口气,抹去眼角的湿意,用力点头:“好!娘这就去找你大伯!”
秦大安正在院子里劈柴,听刘氏说明原委,二话不说,把斧头往地上一杵:“弟妹,思齐做得对!秦先生是咱家思齐的大恩人,更是咱家的文曲星!
这礼,必须送!而且要送得诚心!” 他转头对屋里喊:“孩子他娘!把咱家留着过年的那块腊肉拿出来!要最肥厚那块!再去菜园子割把最新鲜的芹菜!”
王氏闻声出来,脸上也满是赞同:“应该的应该的!我这就去拿!” 她想了想,“莲子我记得地窖里还有一小包,是去年留着煮粥的。红豆也有!红枣和桂圆” 她面露难色,这两样在乡下是金贵物。
刘氏立刻接口:“嫂子,红枣和桂圆,我去想办法!” 她转身快步回屋,翻箱倒柜,最终在一个褪色的木盒底层,摸出了出嫁时娘家给的一对薄薄的银丁香耳坠
。这是她压箱底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了。她攥着那对小小的耳坠,咬了咬牙,快步向村口唯一的小杂货铺走去。
半个时辰后,刘氏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小小的油纸包,里面是几颗饱满的红枣和一小把珍贵的桂圆肉。她用那对耳坠换来的。
东西齐了:秦大安家拿出的足有半尺长、肥瘦相间的上好腊肉(束脩干肉);刘氏从杂货铺换来的红枣、桂圆;王氏翻找出的莲子、红豆;还有刚从菜园割下、水灵灵的芹菜。秦大安特意找来一个干净的竹篮,仔细铺上洗得发白的粗布,将这六样东西郑重地摆放进去:腊肉居中,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环绕四周。朴素却心意沉沉。
秦大安亲自提着篮子,秦思齐换上了自已最干净、补丁最少的一件衣裳,跟在旁边。刘氏将他们送到私塾门口,便停下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