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情解决后,袁泽就开始“忽悠”扁鹊留在京都——毕竟这么厉害的“医仙”,放出去“全国巡回义诊”多可惜啊,得留在身边“为我所用”!】
【但咱扁鹊是个“自由散漫”的主,就想背着药箱四处跑,给老百姓治病。
袁泽一开始抛出“宫中医正”的职位,扁鹊当场就摇头:“不去不去,宫里规矩太多,给娘娘们把脉还得隔着帘子,多不方便!”】
太医院院正擦了擦汗,心里嘀咕:“这扁鹊先生果然非凡人,连宫中的职位都看不上。”
同时又有点庆幸,万一扁鹊真来了,自已这院正之位怕是难保。
袁泽点头:“老爷子这性格不适合困在宫里。得想个能发挥他长处又能留住他的法子…” 他已经开始提前思考怎么“忽悠”了。
【袁泽一看“官帽诱惑”不管用,立马换了个思路——他知道扁鹊最在乎“医术传承”,就凑到老爷子耳边说:“先生,您看啊,您一个人治病,一天最多救几十个人;
但您要是教出一百个、一千个徒弟,他们就能救几十万人!这账您算算,哪个更划算?”】
博主模仿着袁泽“忽悠”人的样子,还伸出手指比划:【家人们,这就是现代“传销式说服”啊!直击痛点,一击致命!】
袁泽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这思路绝了!我怎么没想到…哦,未来的我想到了!没错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兴奋地对诸葛明说:“先生,这事咱们也可以提前筹备起来啊!找地方,找苗子!”
诸葛明颔首:“殿下英明。兴办医学,惠泽万民,功在千秋。明愿尽力。”
扁鹊未来可能有的徒弟们,或者他们的父母,此刻可能正在某处眼睛发亮,期待着未来的机缘。
【扁鹊一听,眼睛瞬间亮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医者太少,病人太多”,袁泽这话正好说到他心坎里了!
他当场就拍板:“行!只要能让更多人学会医术,我就留在京都!”】
【于是,太初七年六月,大乾史上第一家“医学院”正式诞生!地址选在京都城南的一个旧院子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天玄帝若有所思:“医学院?集中教授医术?这倒是个好主意。若能成,可大大缓解民间缺医之苦。”
他对工部尚书道:“留意一下,城南可有合适的废弃官邸或院落,提前整理出来备用。”
一些开明的医者也在思考:“集中授徒?互相切磋?或许能弥补家传医术的不足…”
【扁鹊当院长,袁泽亲自当“名誉校长”,还从国库拨了一笔钱——虽然不多,但够买药材、雇杂役了。
当时全院师生加起来就三十五人,跟现在的“小班教学”似的,扁鹊手把手教徒弟认药、把脉!】
博主说着,把史料里记载的“医学院开学仪式”图片放大:【家人们看啊,这就是当时的开学场景——扁鹊穿着粗布褂子,站在院子里给徒弟们讲课;
袁泽穿着皇袍,蹲在一旁嗑瓜子听课,还时不时插一句:“先生,这药能不能做成‘药丸’?方便携带,跟‘胶囊’似的!”】
【当时的徒弟们都懵了——“胶囊”是啥?皇帝陛下说的话怎么听不懂?但还是乖乖记下来,毕竟皇帝陛下说的,肯定有道理!】
【划重点:扁鹊本名秦越人,为啥叫‘扁鹊’?咱大乾百姓觉得他医术能通神,直接把上古神医的名号安他头上了!
这待遇,搁现在相当于刚出道就拿了‘大乾医学界终身成就奖’,还是全国人民实名投票的那种!”
天玄帝端坐在龙椅上,手指轻叩扶手,目光落在天幕上,缓缓道:“扁鹊…秦越人,没想到竟有如此声望。”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温柔颔首:“能得百姓这般推崇,定是位心怀仁爱的医者。”
【你们敢信?这扁鹊哥们儿年轻时在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