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当圣人,这新鲜!”
【往前看,王阳明接住了孔孟的“仁”和“义”,就跟接力赛似的,把老祖宗的火炬传下去了。
往后呢,他还让儒学跟上时代,甚至传到国外去了!
在儒学史上,能做到又传承又创新,还让学问走出国门的,没几个人能行!】
勤政殿里,天玄帝眼神瞬间变得深邃而明亮,脸上露出凝重而赞赏的神情,缓缓说道:“能传承孔孟之‘仁’‘义’,又能让儒学与时俱进,甚至传播至国外,这王阳明实乃难得的奇才。
朕治理国家,一直强调传承与发展并重,没想到他在儒学领域竟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钦佩。此等人才,若能为我所用,必能助力大乾文化繁荣昌盛。”言罢,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大乾文化在世界绽放光彩的景象。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眼神中透着聪慧与温柔,说道:“陛下,儒学乃我大乾之根基,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
王阳明此举,不仅稳固了根基,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儒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其能让儒学走出国门,更是为我大乾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实乃我朝之幸事。”说罢,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袖,仪态端庄。
东宫书房,袁泽兴奋得握紧双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声说道:“太厉害了!接住老祖宗的精华,又能让儒学跟上时代潮流,甚至走向世界,这格局简直大到没边儿了!以后我治国,也要像王阳明一样,既要守护好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又要勇于创新,让大乾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锋!”
说完,他激动地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诸葛明微笑着点头,眼神中透着对袁泽的期许,说道:“太子殿下有此志向,实乃大乾百姓之福。
王阳明‘承前启后’的智慧,于治国理政而言,是极为宝贵的经验。殿下日后当以史为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伟业。”
袁泽听后,认真地点点头:“诸葛先生所言极是,我定当铭记于心。”
诸葛婉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太子哥哥,那以后是不是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咱们大袁,学习王阳明先生的儒学呀?就像咱们去学堂读书一样。”
袁泽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没错呀,婉儿。以后大乾会越来越强大,文化也会传遍天下,到时候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学习咱们的文化,咱们要把老祖宗的智慧分享给全世界。”
诸葛婉听后,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哇,那可真好,我也想把我的玩具分享给外国的小朋友。”
殿外的白起,听闻此言,心中暗自思忖:“传承与发展,于军事而言,亦是至关重要。既要传承先辈的作战经验,又要根据时代变化创新战术。
王阳明能在儒学上做到如此,想必在应对各种局势时,也定有过人之处。我当以他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已的军事素养。”想到此处,他下意识地握了握手中的剑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