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没过三天他就开口了,一开口就背《论语》,合着这五年没说话,是在心里偷偷“备课”呢!你说他犟不犟?连说话都得等个“名分”。】
亭院中慕容雪轻笑:“连说话都要等个‘名分’,这犟劲儿倒是可爱。想必是觉得‘云’这个名字配不上他吧?”
御书房里袁泽嘿嘿笑:“我看他是在憋大招!”
白起难得开口,声音低沉:“隐忍五年,非一般人能及。”
【上私塾更绝,先生说“读书就是为了考科举、当大官”,他“腾”地站起来反驳:“不对!当圣贤才是最要紧的!圣贤能教天下人学好,比当官强百倍!”
先生拿戒尺抽他手心,他疼得眼泪直流,嘴里还喊:“就是当圣贤好!你打我也不改!”
他爹王华是状元,气得拿鸡毛掸子追着他打,从堂屋追到后院,他抱着桃树喊:“爹!你中状元厉害,可你知道啥是圣贤不?”
最后王华累得直喘气,愣是没拧过这小子——这犟劲儿,跟茅坑里的石头似的,又硬又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天玄帝哈哈大笑:“好一个‘当圣贤才是最要紧的’!阳明先生,有气魄!比那些只知道升官发财的读书人强多了!”
长孙皇后点头:“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向,实属难得。难怪后来能有那般成就。”
魏征激动地往前一步:“说得好!当官只是手段,教化天下才是根本!王阳明先生此言,深得我心!”
袁泽拍着桌子:“我就喜欢这种不服输的!当年我跟我爹说要改革税法,他也追着我打,结果还不是被我说服了?”
赵渊摇头苦笑:“太子殿下与王先生,倒真是一个性子。都是认准了理,八头牛都拉不回。”
魏征难得笑道:“这叫志同道合。太子殿下如今推行新政,不也像王阳明先生当年一样,顶着压力也要做吗?”
【后来考科举,两回都落榜,别人愁眉苦脸,他倒拉着落榜的朋友喝小酒,拍着桌子说:“没中才好!说明咱学问还不够,接着琢磨!”
他爹骂他“没出息”,他梗着脖子回:“中科举是运气,当圣贤才是真本事,急啥?”你看这犟,犟得有底气,不是瞎较劲,是认准了“成大事不在一时”的理儿。】
工部里陈嘉庚抚掌:“好心态!做生意也是这样,一次赔了不算啥,总结经验接着来,总有赚钱的时候。王先生这格局,一般人比不了。”
一旁的商羊撇嘴:“落榜了还这么乐呵?换作我,早找个地方哭去了。不过话说回来,他这话倒是在理,真本事比啥都强。”
此时还在整理药材的苏思雨轻声道:“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王先生能有后来的成就,想必就是这份从容不迫的心态帮了他。”
人群里,中年妇人叹气:“我家那小子,上次乡试没中,在家哭了三天,要是有王先生一半豁达就好了。”
教书先生接话:“这就是境界不同。王先生志在圣贤,科举不过是敲门砖,中与不中,于他而言,影响不大。”
【别瞅他犟,脑子转得比谁都快,机灵起来能把人绕得晕头转向,可这机灵不是耍小聪明,是为了干正事,滑得有章法。】
茶楼里,说书先生拍着大腿:“这才是真英雄!有勇有谋,能刚能柔!”
挑夫接话:“可不是嘛!光犟不行,得有脑子,不然就是愣头青,成不了事。”
一旁大汉对挑夫说:“是极是极。”
【当年仁帝时期太监刘瑾权倾朝野,他偏要上书骂刘瑾,结果被打四十廷杖,贬到龙场当驿丞。
刘瑾还不放心,派人追杀他。眼看追兵快追上了,他眼珠一转,把帽子、鞋子往钱塘江里一扔,自已扒着商船的船帮躲起来,愣是让追兵以为他投江自尽了。
后来刘瑾死之前听说龙场有个姓王的在讲学,气得直接嘎了:“这滑头!竟敢骗老子!”——你说他机灵不机灵?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