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拍着桌子喊:“好家伙!这大海那边还有国家?莫不是住着神仙?”
卖菜的妇人接话:“哪有什么神仙,说不定跟咱一样,也是种地打鱼的。就是不知道他们吃盐不?要是不吃,咱的白盐可就卖不进去了。”
澜州的渔民们却有些紧张,一个壮年汉子道:“真有别的国家?会不会来抢咱的渔船?以后出海可得当心点。”
【这个消息传到京都后,昭文帝就开始秘密筹备征服海外国家的计划,也就是海战。】
诸葛婉刚喝进嘴里的茶差点喷出来,咳嗽着道:“征服?昭文帝陛下这胃口可不小啊!白大人,你觉得海战跟陆战比,哪个更难?”
白起抱拳道:“诸葛姑娘,海战更难。舰船优劣、风浪影响、粮草补给,皆比陆战复杂百倍。稍有不慎,便是船毁人亡。”
天玄帝放下茶盏,沉声道:“海战非同小可,若要筹备,需得选良将、造坚船、探海路,一步都不能错。”
长孙皇后轻声道:“陛下,兴水师未必只为征服,守护海疆、护佑渔民也是要紧事。澜州渔民众多,有支水师在,他们也能安心些。”
普通百姓里,一个铁匠抡着锤子道:“要打海战?那得造多少船啊!我这铁铺的生意怕是要火了!”
旁边的秀才却皱眉:“打仗可不是好事,劳民伤财的。还是好好通商,换点稀罕东西回来好。”
澜州的渔民们议论纷纷,老渔民道:“有水师也好,上次我儿子出海,被海盗抢了半船鱼,有官兵在,也能壮壮胆。”
【从那以后,澜州开始训练海军,驻扎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多。
有些士兵的家属干脆搬到这里,还有些士兵选择在此定居,生儿育女。人一多,经济自然就繁荣起来了。】
袁泽掰着手指头算:“士兵、家属、定居的人……这得增加多少人口?嘉庚先生,你是做生意的,你说说,人多了对经济有啥好处?”
陈嘉庚笑道:“殿下,人多了,需求就多了。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哪样不要买?
商铺、作坊、客栈都会跟着多起来,税银自然也多了。这叫以军带民,是好事。”
袁泽接着道:“是啊,人一多,就有了生气。澜州本就靠海,这下更有活力了。”
魏征哼了一声:“人多是非多!士兵家属要是仗着军威惹事生非,欺压百姓咋办?我看啊,得派个严厉的官去管着。”
诸葛明点头:“魏大人顾虑有理。所以官府得立好规矩,赏罚分明,才能让澜州既繁荣又安稳。”
白起突然开口:“军规严明,家属不敢乱为。”声音不大,却很有分量。
【商羊用八年时间兑现了和昭文帝的约定,他的成功让昭文帝看到了商道强国的可能性,于是国策也随之改变。】
袁泽摸着下巴道:“商道强国?这说法新鲜。魏征,你以前总说商人是贱籍,现在听听,商人也能强国呢。”
魏征脸一红,梗着脖子道:“商羊是个例!不是所有商人都有这本事!再说了,要是大家都去经商,没人种地,喝西北风去?”
陈嘉庚摇头:“魏大人,商道强国不是让所有人都去经商,而是让农、工、商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农民种的粮食、工人做的器物,都得靠商人运到各地去卖,这样大家都能赚到钱。”
诸葛明补充:“就像白盐,要是没有商人运到全国各地,怎么能让更多人用上?商道流通了,国家才能富起来。”
天玄帝沉吟道:“重农抑商的规矩,沿用了几百年,泽儿敢改,魄力不小。商道若真能强国,不妨试试。”
长孙皇后道:“陛下,时代变了,法子也得变。只要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康,改改国策有何不可?”
普通百姓里,一个老农夫道:“商道强国?那咱种地的能沾光不?要是粮食能卖个好价钱,我就多种两亩地。”
旁边的货郎道:“肯定能沾光!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