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说过,乾灵帝时期匈奴入侵,不单单只是匈奴入侵,而是包括匈奴在内的五胡,这场战况相当惨烈,几乎整个乾朝北方几乎沦陷,时间长达四年。】
打酱油的老汉抹了把脸,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水光:“还好最后赢了,不然多少人家要断了根。这世上哪有什么安稳日子,都是用命换来的。”
学童们看着先生,小脸上没了往日的嬉闹,一个小男孩小声问:“那些百姓后来……都好好的吗?”
先生摸了摸他的头,声音低沉:“当然了,有昭文帝陛下在。”
其中一个小男孩攥着拳头:“等我长大了,也去守边关,绝不让胡人再踏进来一步!
魏征望着天幕,指尖在椅子上掐出浅浅的印子,良久才开口,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四年战火,埋在土里的不仅是尸骨,还有多少未写完的家书、未长大的孩子……”
博主神情凝重,手持折扇,指向天幕说道:【而远在南洋的陈嘉庚先生,听闻此消息,那可是心急如焚呐!他虽身处异国他乡,沐浴着南洋的阳光,可心中时刻心系乾朝安危,那是他血脉相连的故土,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他深知,乾朝的安稳,犹如大厦之基石,关乎着无数同胞的生死存亡。】
丞相冯成捋着胡须,看着天幕里陈嘉庚踱步的身影:“陈先生虽在南洋,却时刻牵挂故土安危,这份赤子之心,实在难得。
天幕上,出现陈嘉庚先生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沉思的画面。【书房布置简洁,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墙上挂着一幅乾朝地图。
他时而停下,凝视着地图上边境那一片被战火染红的区域,眼中满是担忧与坚定。
书房里安静得只能听到他的踱步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他自已的心上。最终,他双拳紧握,下定决心,要为乾朝抗击匈奴贡献自已的全部力量。】
茶馆里,茶客们盯着天幕,一位老者感慨:“这才是真把国家当自个儿家,房梁着了火,哪有坐视不管的道理。”
一旁的客人叹道:“墙上挂着乾朝地图,心里装着家国天下,真正的仁人志士。就冲他这份心,也该被咱们记着。”
博主接着说道:【陈嘉庚先生当机立断,放下手中如麻的繁忙生意。那些平日里需要他精心打理的商业事务,此刻都被他暂且搁置。他开始四处奔走,如同不知疲倦的信使,积极联络海外乾人同胞。
他以自已多年在南洋积累的威望与号召力,召集各方乾人。
每到一处,他都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乾朝面临的危机,言辞恳切,仿佛将乾朝北方百姓的苦难一一展现在众人眼前,呼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支援乾朝抗击匈奴。】
画面切换到海外华侨聚集的会馆。
【这里热闹非凡,来自不同地方的乾人们齐聚一堂。陈嘉庚先生站在台上,身姿挺拔,目光坚定。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慷慨激昂地演讲:“同胞们!我们虽身处南洋,脚踏这片异国土地,可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大乾。那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先辈们繁衍生息的地方。
如今,大乾正面临胡人的疯狂侵扰,我们的同胞在战火中挣扎,在苦难中煎熬,他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生命如风中残烛。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怎能忍心看着祖国母亲遭受这般磨难?让我们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同胞,贡献自已的力量!哪怕只是绵薄之力,汇聚起来,也能成为战胜匈奴的磅礴洪流!”
台下的乾人们被他的话深深打动,原本嘈杂的会馆瞬间安静下来,随后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大家纷纷响应号召,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泪光,被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心中燃起了支援乾朝的熊熊火焰。】
[“看陈嘉庚先生号召海外同胞那股劲儿,瞬间想起疫情时海外华人往国内寄口罩的场景——行李箱塞满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