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思雨思索片刻,说道:“民女平日里常读家中藏书,像《论语》《诗经》,也爱读些关于民生农事之书。我觉得农事乃国之根本,百姓若能富足,国家才能昌盛。”
袁泽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苏姑娘能关注农事,实非寻常女子可比。那苏姑娘对当下的农事发展,可有什么想法?”
苏思雨微微皱眉,认真地说:“殿下,民女觉得当下农事虽有一定之规,但仍有可改进之处。
比如水利设施,有些地方年久失修,每逢旱涝,百姓便苦不堪言。还有种子的挑选,若能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想必能提高收成。”
袁泽微微颔首,表示对苏思雨观点的认可,他面带微笑地说道:“苏姑娘所言极是。这些问题确实亟待解决,如不及时处理,恐怕会引发诸多麻烦。”
苏思雨见袁泽如此重视自已的意见,心中不禁一喜,她连忙起身,躬身施礼,语气诚恳地回答道:“多谢殿下信任,民女深感荣幸。日后若有更多想法,民女定会留意,并及时告知殿下。”
诸葛明一直静静地跟在袁泽身后,手中握着一把合拢的折扇,扇面上绘着几竿修竹。他将苏思雨眼中的热忱与决绝看在眼里,暗暗点头——果然如天幕所示,是个有风骨、知感恩的女子,难怪能得殿下看重。
此时,他看着袁泽与苏思雨交谈,心中默默思忖。见袁泽对苏思雨颇为欣赏,他也暗暗留意苏思雨的言行举止。
将苏思雨眼中的热忱与决绝看在眼里,暗暗点头——果然如天幕所示,是个有风骨、知感恩的女子。
待苏思雨言罢,诸葛明把握时机,不紧不慢地开口,其声如春风拂面,温和而沉稳:“苏姑娘对于农事的见解确实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这些事情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尚需深思熟虑,万不可急躁冒进。”
苏思雨闻言,目光转向诸葛明,只见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睿智和沉稳。苏思雨心中暗自钦佩,连忙起身行礼,恭恭敬敬地说道:“多谢先生提点,民女知晓其中利害。”
袁泽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对着苏思雨说道:“苏姑娘不妨多听听先生的意见,日后若有机会,也可与先生多加交流探讨。”
不知不觉,寿宴时辰已到,众人纷纷前往宴厅。袁泽、诸葛明与苏思雨一同前行。
一路上,袁泽就像个热情的导游似的,给苏思雨讲宫里的布局,从哪儿是皇上办公的地方,到哪儿是皇后住的宫殿。
还讲了一些有意思的典故,什么以前哪位妃子在这儿闹过笑话,哪个皇子在那儿偷偷养过小动物,逗得苏思雨时不时就笑出声来,紧张的心情也慢慢没了。
到了宴厅,大家按顺序坐下。苏思雨被安排在一个稍微靠边的位置,她倒也不介意,觉得能来参加寿宴就已经很满足了。
寿宴一开始,先是宫女们出来跳舞,那袖子甩起来,跟仙女下凡似的,轻盈得很。她们的动作整齐划一,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
接着乐师们开始演奏,那音乐悠扬得很,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就像山间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进人心里,听得人心里头可舒服了。
袁泽时不时转头跟苏思雨说说对表演的看法,一会儿说这个舞蹈的动作要是再舒展点就更好了,一会儿又说那个音乐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苏思雨也轻声回应,说说自已的想法,她觉得舞蹈里要是能加点民间的元素,可能会更有意思,音乐要是再融入一些大自然的声音,说不定会更有韵味。
俩人聊得可热乎了,就跟认识了好久似的,有说有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