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去以后就是元宵节。
这个节日也是很重视的。
一大家子坐一起吃团圆饭。
这个冬天下了好几场雪,都说瑞雪兆丰年。
田地里的小麦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
看的村民各个喜笑颜开。
开春以后大伙都忙活去了,除了田地多的在家务农基本都出去赚钱去了。
四女儿孔秀芳去了外地工厂上班,说是制造罐头。
三女儿因为定了亲,快要出嫁了,所以没有去外地干活,在家赶集卖豆腐。
孔祥东也在家帮忙做豆腐,孔祥耀在城里学习盖房子和装修房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计。
外婆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家种地养猪喂云丫。
外公也在外面干活,因着孔通明认字会算账,在一个工社做会计。
包括进出货物,记账,买卖交易。
…………
现在的天气还是比较冷的,小云丫很少出门。
此刻外婆正抱着她在屋里转悠。
现在的云丫已经咿咿呀呀的会声了。
不再是小哑巴,有人逗弄她,还会学着说话的声音咿呀咿呀学语。
她的三姨赶集回来,都是喜欢抱着她,逗弄她。
她也很喜欢这个亲人,时不时舔舐她的手指,然后咿呀咿呀的看着这个疼爱自己的人。
生活平平淡淡的流逝着…………
很快到了三姨出嫁的日子五月初六。
这天家里极其热闹。
来了许多亲朋好友。
一家一户的哥哥嫂子,选了几个代表去送亲,其余的都留下吃席。
还有一个小侄子帮忙抱鸡送亲,这是传统习俗。
当然这个小侄子就是孔建军了。
王翠花强烈要求要她儿子来,因为这个抱鸡是有钱赚的。
她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但是她儿子太小,拿不动盛鸡的篮子,所以她抱着孩子,让孩子手放在盛鸡的篮子上。
手太小,攥不住篮子,干脆她直接挎起篮子。
她想反正人多,也没人注意到她。
孔秀芬换好新娘装,头顶红盖头,脸上涂上了胭脂水粉,全身红彤彤的,喜气洋洋。
窗户上,大门口,箱子上到处都贴着鲜红的喜字。
预示着今天的不一般。
这时,外面响起了迎亲队伍的唢呐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来了,来了”
,小舅舅边跑边喊着。
悦耳的吹打声后紧跟着后面乌泱泱一大群人。
有新郎和迎亲队伍,还有看热闹的村民。
每个人都欣然微笑熙来攘往络绎不绝。
村里的小孩子们也喜欢热闹,离的近的全都来了。
院子里来帮忙的人在撒喜糖,小孩子们激动又兴奋的一拥而上。
场面别提有多热闹了。
新郎走进堂屋,敲着卧房的门“快开门,来接新娘子了”
。
旁边跟着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起敲门。
里面两个漂亮灵动的小姑娘笑着道:“红封拿来,不然不给开门”
。
外面的两个小伙子递过去一个红封,里面装着六角六分钱。
小姑娘接过红封,打开门。
新娘子端坐在床沿,扬起蒙着红盖头的头,入眼的全是脚,盖头挡住了视线。
这时,穆淑云走过来,手里端着一小缕手擀面,掀起半个盖头,将面喂到新娘口中道:“吃一半含在嘴里,吐一半包进红纸里”
。
说着递过去一个红纸包。
新娘子接过红纸包,吐出一半,包好,递给她娘。
另一半还含在嘴里。
这时进来一个执事人,指挥着往外搬嫁妆。
都是生活用品,暖水壶,被子,盆等等,还有一盏灯。
紧接着新娘子站起来,由哥哥背着送出门,来到驴车前,新郎在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