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挥部院外。
车门打开,下来一位身着笔挺黄呢军装、佩戴中校领章的中年军官。
他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带着长期在权力中心浸染的沉稳气度,正是军政部特派员徐振华。
副官提着一个牛皮公文箱紧随其后,后面是四名士兵抬着两个沉重的箱子。
“萧司令!
久仰大名!
今日得见,果然英气逼人!”
徐振华走进指挥部,主动伸出手,笑容满面,热情却不失分寸,“鄙人徐振华,奉委员长及军政部之命,特来为司令授勋!”
萧然起身,与之握手,力道沉稳:“徐特派员一路辛苦。
蒙阴条件简陋,招待不周,见谅。”
“哪里哪里!
司令于前线浴血杀敌,保家卫国,此等艰苦,振华感佩之至!”
徐振华姿态放得很低,目光扫过屋内简朴的陈设,更添几分“体察下情”
的诚恳。
他示意副官打开公文箱。
箱内,红丝绒衬底上,一枚金光灿灿、中心镶嵌蓝色珐琅青天白日徽章的勋章静静躺着。
两个大箱子打开,是码放整齐、用油纸封好的银元,每卷一百枚,白光耀眼。
“青天白日勋章,乃我国军至高荣誉!
萧司令此次奇袭济南机场,战功彪炳,震动中外!
委员长闻讯,甚为欣慰,特命振华将此殊荣,亲自授予司令!”
徐振华双手捧起勋章,神情庄重,就要为萧然佩戴。
萧然却微微侧身,伸手接过了勋章,掂量了一下,随手放在桌上:“徐特派员代我谢过委员长美意。
这勋章,分量不轻。”
他的目光随即落在那两箱银元上,语气平淡,“这一万银元,倒是解了燃眉之急,部队粮饷、医药,处处要钱。
替我多谢委员长雪中送炭。”
徐振华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萧然对勋章的态度过于平淡,对银元却显得“务实”
。
他顺势放下佩戴勋章的手,笑容不变:“司令一心为公,实乃军人楷模!
委员长对司令,那是爱才若渴啊!
临行前再三叮嘱振华,务必转达他对司令的倚重之意。”
他走近一步,声音压低,带着推心置腹的意味,“司令,如今您威名赫赫,手握强兵,更应谋个长远前程。
委员长之意,您若前往重庆,正式接受整编,这少将旅长之职,乃至更高位置,都非虚言!
届时名正言顺,粮饷、装备,何愁不足?强过在此山野之地…”
萧然拿起桌上粗糙的搪瓷缸,喝了一口水,抬眼看向徐振华,眼神平静无波:
“徐特派员,你的好意,萧某心领。
委员长厚爱,萧某也感激。
不过,”
他放下茶缸,手指点了点桌上那份标着敌情动态的地图。
“鬼子的第32师团、独立第1o混成旅团,正磨刀霍霍,调动频繁,目标直指我沂蒙根据地。
大战在即,我身为一军之,此刻离营赴渝?徐特派员,恐怕不太合适啊!
将士们会怎么想?鬼子会怎么笑?”
徐振华被这直白而有力的反问噎了一下,连忙道:“司令忠勇,心系前线,振华佩服!
只是…整编之事关乎司令和贵部前途,委员长也是为司令和数千将士的将来着想。
待此次扫荡危机解除,司令是否…”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萧然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眼下,打鬼子,保根据地,护百姓,是头等大事!
至于番号、职位,都是虚的。
只要能杀鬼子,就都是抗日的队伍!
徐特派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徐振华心中一沉。
“都是抗日的队伍”
…这话看似没错,却彻底堵死了他拉拢分化的话头,
更隐隐点明了萧然对八路军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