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潜行与转移!
开完枪,立刻转移阵地!
鬼子的报复火力马上就到!
怎么在复杂地形快无声地移动?这是保命的本事!”
萧然讲解细致,要求严苛。
六名狙击手如饥似渴地学习,在风沙中练习测距、修正、伪装,一次次据枪瞄准,汗水浸透了衣背。
手枪射训练也是每日必修课,清脆的格洛克枪声在山谷间此起彼伏。
他们的伙食确实比其他战士好,但训练强度也大得多。
另一边,在孙铁柱和李振彪的带领下,其余战士以班为单位,热火朝天地演练着“三三制”
。
“听好了!”
孙铁柱站在一班面前吼道,“三三制!
一个班,分成四个小组!
每个小组三个人!
一个组长,两个组员!”
“张大山!”
孙铁柱点名。
“到!”
“你带第一小组,为尖兵组!
负责前出侦察,现敌情!”
“是!”
“刘黑娃!”
“到!”
“你带第二小组,为火力组!
机枪(暂时用ak模拟火力点)在你这组!
负责压制!”
“是!”
“猴子!”
“到!”
“你带第三小组,为突击组!
负责冲锋突破!”
“是!”
“剩下三人,班长带,为支援组!
负责投弹、补位、火力支援!”
“四个小组,”
孙铁柱在地上用树枝画图,“展开时,呈菱形!
尖兵组在前,火力组和突击组在左右两翼稍后,支援组在中间靠后!
各组之间,保持三十米左右间隔!
既能相互支援,又不容易被鬼子一锅端!”
“进攻时,尖兵组探路,现敌人,火力组立刻压制!
突击组在火力掩护下快接近!
支援组视情况投弹或补枪!
交替掩护,波浪式前进!”
“防御时,同样按菱形配置,形成交叉火力点!
明白没有?!”
“明白!”
训练开始。
口令声、哨声、模拟的枪声(喊声代替)和战士们的跑动声交织在一起。
“尖兵组!
前出五十米!
注意隐蔽!”
“火力组!
左翼展开!
找掩体!”
“突击组!
右翼跟上!
别挤在一起!”
“支援组!
手榴弹准备!
听我口令!”
“各组注意间距!
三十米!
保持菱形!”
训练中状况百出:有人跑错位置,有人间距太近挤成一团,有人“冲锋”
时忘了掩护火力组…孙铁柱和李振彪吼得嗓子冒烟,不断纠正,反复演练。
“赵小虎!
你他娘的跑那么快干嘛!
等着当活靶子?等火力组压制!”
“王铁柱!
你们组间距太宽了!
支援跟不上!”
“李二牛!
你躲树后头,把旁边陈石头的射界都挡住了!
动动脑子!”
守备排的训练由李振彪负责,同样一丝不苟。
虽然装备比特战排略逊,但战术要求一点不降低。
夜晚,训练也未停止。
萧然带着六名狙击手,戴上夜视仪,在漆黑的山林间进行夜间潜行、伪装、目标识别和微光条件下的射击训练。
当狙击手们透过夜视仪清晰地看到百米外的目标,并成功在黑暗中命中时,他们对这“神器”
的威力有了切身体会,信心倍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