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林砚翻出柳玄的《蚕蚁收护录》,旧册里夹着片带蚕蚁咬痕的桑叶,旁边批注着“收蚁引蜜,温湿适宜,邻助喂护,春蚕始壮”
。
苏清寒摸着旧收蚁框的竹边,忽然明白:这些带着时光印记的旧工具,不是简单的物件,是前人把“护蚁的门道”
刻进了竹与铜里;邻里递来的嫩桑叶、旧鸡毛、加湿器,也不是普通的帮忙,是把“盼春蚕长大”
的心意,一起融进了这晨雾未散的蚕棚里。
转天清晨,阿禾特意去看蚕蚁——桑叶碎被啃得只剩叶脉,蚕蚁长粗了一圈,黑身子泛出淡褐。
他拿起旧细竹筛,按李婶说的筛好新桑叶碎,轻轻撒在蚕箔上,蚕蚁立刻爬过去,小脑袋一点一点,看得人心里暖。
阳光透过棚窗洒在蚕箔上,旧温湿度计的指针稳稳停在适宜范围,仿佛能听见几十天后,春蚕吐丝的“簌簌”
声,那是蚕蚁的成长,是邻里的期待,更是桑蚕情脉又一年的崭新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