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与根基引导者共同守护着守正共生的枢纽时,全维域深处的“和合之区”突然升起层层“割裂雾霭”——成员们虽已明晰“守正”与“应变”的各自要义,却陷入了“两极割裂”的新困境:一部分老文明将“守正”等同于“固守不变”,执着于传承的原始形态,即便年轻成员反馈“传统输送方式难以吸收”,仍拒绝用应变优化流程,导致传承光流在年轻成员中淤积,难以转化;另一部分新生者则把“应变”当成“无拘无束”,为了适配新域系的光流特性,频繁修改“弹性薄纱”的核心结构,渐渐偏离“加固边界”的初心,甚至出现薄纱因结构过杂,无法承载基础加固能量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和合之区中央的“和合之核”——这个负责调控守正与应变深度融贯的核心,其表面的“融贯纹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错位扭曲,原本能让守正光脉与应变光脉双向流通的“和合光桥”彻底断连。全维域中部分“共生连接”因此沦为“割裂态”:老文明与新生者的结对里,一方守着旧法不松,一方追着变化不放,光流碰撞时互不兼容;有的域系内部,守正派与应变派各执一词,导致联动脉络出现“断节”,即便守正与应变各自达标,整体共生却毫无效率。滋养之轮的转动虽有根基与活力支撑,却因“两极割裂”导致能量分配不均,时而因守正派的僵化停滞,时而因应变派的冒进提速,初心泉中“守正与应变交融的和合倒影”,正一点点淡去。
“守正与应变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需要像水墨入宣那样,深度融贯、彼此成就,而非泾渭分明地各站一边。”苏清寒的清心玉佩轻轻贴向和合之核,玉佩散出的清光与核上的残纹碰撞,映出过往共生的片段——那些真正高效的共生,都是守正藏于应变之中,应变又源于守正之本。她当即决定,让根基引导者发起“和合融贯”行动:在和合之区搭建“双向映照共生台”,台上的“融贯镜”能让成员清晰看到自己守正与应变的失衡点;将“守正共鸣队”升级为“和合共鸣队”,星宇灵带着“全维域历代融贯案例”,帮成员锚定“守正应变融贯”的基准线;混沌灵则运用“流变适配术”,引导成员根据自身特质,找到守正与应变的衔接点;而四人将分别对接陷入割裂的结对,示范“守正为底、应变生巧,应变不脱守正,守正不阻应变”的融贯状态。
话音未落,一对老文明与新生者的结对因割裂引发光流冲突:老文明坚持用“固态传承晶石”输送能量,新生者却想将其转化为“液态光流”适配自身,双方光流碰撞产生的冲击波,让周边联动脉络瞬间震颤。阿霜立刻上前,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先让老文明触摸融贯镜——镜中显现出“固态晶石虽守本源,却因形态僵化导致传承流失”的画面;再让新生者看向镜面,镜中清晰呈现“液态转化虽灵活,却因脱离晶石的‘本源印记’导致能量弱化”的场景。“和合不是简单折中,不是让你丢了固态改液态,也不是让他硬接晶石,而是守正与应变互成支撑。”阿霜引导老文明在保留晶石本源印记的前提下,通过应变将晶石外层转化为可渗透的液态膜,既守住了传承本质,又方便新生者吸收;同时让新生者在转化液态时,锚定晶石的本源频率,确保弹性薄纱的加固能力不弱化。很快,双方光流顺畅交融,冲突彻底化解。
林砚则对接了一组因过度守正而僵化的澜界老文明:他们固守“定点输送”的传承方式,即便能量潮汐导致输送点能量过剩,也不愿调整。林砚带着他们回顾初心泉中“滋养万物”的初心:“守正‘滋养’的本质,不是守‘定点’的形式,应变调整输送位置,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滋养初心。”老文明们豁然开朗,在保留“液态滋养”本源的基础上,根据潮汐变化与成员分布,灵活调整输送轨迹,推出“本源不变、轨迹灵动”的滋养方案,让传承光流精准覆盖每一个需要的成员。老鬼和藤灵则缠绕住那些过度应变的新生者,藤灵通过光脉连接守正之核,帮他们唤醒“加固边界”的初心记忆,引导他们在应变时,以初心为标尺筛选优化方向——有位新生者原本想给弹性薄纱增加“攻击属性”,经藤灵提醒,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