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罗彦的安抚,百姓们的情绪好了不少。
暮色渐浓,长街尽头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五千中护军抬着素白棺椁缓缓走来,棺木上覆盖的大新龙旗猎猎作响。
罗彦转身接过一面染血的军旗,大步登上朱雀门城楼。
当旗帜在风中展开时,破损的旗面上"
新"
字赫然入目,那是从战场上拼死拼活抢回来的旗子。
"
传朕旨意!
"
罗彦的声音响彻云霄,"
大赦天下,减膳三月!
今日,整个洛阳城为英雄守灵!
"
他举起军旗,任由晚风掀起袍角,"
汝等的丈夫、儿子、父亲,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
他们的英魂,将永远守护这片土地!
"
城下百姓们突然爆出雷鸣般的哭声,却不再是绝望的悲嚎,而是夹杂着感动与希望的啜泣。
那位白老妪颤抖着抚摸罗彦留下的玉佩,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吾的儿啊,汝听见了吗陛下记得汝啊"
随着第一声"
陛下万岁"
响起,越来越多的百姓跟着高呼,声浪直冲云霄,惊起邙山上无数寒鸦。
夜幕降临,洛阳城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唯有朱雀门前的白幡在风中沙沙作响。
罗彦伫立城头,望着满城素白,耳畔仿佛又响起战场上的金戈铁马。
他轻抚着染血的军旗,低声呢喃:"
诸位兄弟,大新不会忘,朕也不会忘。
"
…………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烛火摇曳,映得满室光影斑驳。
贾诩迈着沉重的步子踏入,看着端坐在龙椅上的罗彦,心中一紧,“扑通”
一声双膝跪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道:“罪臣贾诩叩见陛下!”
那低垂的脑袋,仿佛被无形的巨石压着,不敢直视上方之人。
罗彦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贾诩,半晌才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几分莫测:“贾爱卿何罪之有啊!”
这话轻飘飘的,却似有千钧之力,在静谧的书房里回荡。
贾诩身子猛地一颤,赶紧抬头,脸上满是惶恐,小心翼翼地回应道:“罪臣未经陛下同意,便与郭奉孝商议,暗中操作,火烧四山谷,让吾大新十万将士葬身火海。”
说到“十万将士”
时,他的声音明显哽咽,头又重新埋了下去,不敢看罗彦的表情。
罗彦紧盯着贾诩,眼神深邃得让人捉摸不透,嘴唇紧紧抿着,一句话也不说。
整个书房陷入了死寂,唯有烛芯偶尔“噼啪”
作响。
这沉默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贾诩牢牢困住,他只觉得后背冷汗直冒,头埋得更低,几乎要贴到地面。
不知过了多久,罗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道:“贾文和啊贾文和,汝此计够毒辣啊!
四山谷一把大火,不仅烧没了朕大新十万将士的生命,还把与咱们势均力敌的曹魏、东吴和荆汉三国联军烧得狼狈而逃,从此怕是很难与吾正面对抗,加快朕一统天下的进程。
曹操、孙坚和刘备三人做梦都怕是不会想到朕会用十万将士的生命换取重创他们的机会。
他们更不会想到此计出至汝之手。”
罗彦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那笑容里既有对贾诩计策的赞叹,又有对十万将士逝去的惋惜。
“贾诩自知有罪,请陛下责罚。”
贾诩抬起头,眼中满是诚恳与愧疚,仿佛已经做好了接受任何惩罚的准备。
罗彦缓缓站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皱,声音中满是纠结:“如何处罚,若是处罚,汝又给朕立下如此大的功劳,让朕怎么处罚汝,不处罚,可那是十万将士,十万个家庭的顶梁柱啊!
也只有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