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318章 张华

第318章 张华(1 / 4)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邪物典当铺:只收凶物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无限流:摆烂后我封神了 超神:我是梅洛天庭的天使储君!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反派模拟:开局被挖走至尊帝骨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虚拟造物主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明尊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西晋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却未能延续长久的治世,短暂统一后便陷入“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动荡漩涡,朝堂浮华奢靡,士风放诞任达,多数文人或沉溺于玄学清谈,或依附于权贵集团,鲜少有人能兼具才学、胆识与担当。

而张华,便是这乱世中的一抹亮色——他是西晋文坛的领袖,是贯通经史子集的“通才之冠”,是辅佐君主、安定社稷的重臣,更是在黑暗时代里竭力守护文化火种的守护者。

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浓缩的西晋简史,既有身居高位的荣光,也有卷入乱世的悲怆,更留下了跨越千年仍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

他的早年生活,与西晋初年许多世家子弟的优渥境遇截然不同,而是充满了困顿与艰辛。

张华出身寒微,自幼丧父,由母亲卢氏独自抚养长大。

孤儿寡母的生活虽清贫,却未能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卢氏虽是女子,却深知“耕读传家”的道理,始终勉励张华勤学苦读,而张华也自幼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与毅力,常常“昼则躬耕,夜则诵书”,将田间劳作的间隙、深夜的孤灯之下,都变成了汲取知识的课堂。

彼时的三国末期,社会动荡尚未完全平息,范阳一带更是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交界之地,战乱频仍,典籍散落。

张华却从不因环境艰苦而懈怠,他四处寻访藏书之家,哪怕是残缺的竹简、破损的绢帛,都视若珍宝,一一抄录研读。

他的涉猎范围极广,上至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诗》《书》《礼》《易》的儒家经典,下至天文历法、地理方志、兵法谋略、草木虫鱼,甚至是民间传说、方术杂记,无不悉心钻研。

这种“博通众学”的积累,不仅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与政治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更让他在青年时期便凭借才名脱颖而出。

张华的才名,最初是通过一篇《鹪鹩赋》传开的。

当时,他尚未入仕,只是当地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弟,却因这篇赋作,得到了时任曹魏太常卿的卢钦(张华的同乡,也是当时着名的学者)的赏识。

《鹪鹩赋》以鹪鹩这种体型微小、性情温顺的小鸟为喻,借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饮河不过满腹”的特性,抒发了自己“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暗讽了当时社会上追名逐利、骄奢淫逸的风气。

赋文辞藻清丽,立意深远,既兼具汉赋的铺陈排比之美,又融入了建安文学的刚健之气,一经传出,便在士大夫阶层中广为流传。

后来,西晋开国功臣、太傅钟会见到《鹪鹩赋》,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张华“有王佐之才”——要知道,钟会彼时身居高位,眼光极高,能得到他如此评价,足以见得张华的才学早已超越同辈。

在卢钦、钟会等人的举荐下,张华终于得以步入仕途,从最初的佐着作郎(负责编撰国史的官职)做起,一步步凭借自己的才学与能力,在西晋朝堂中站稳了脚跟,开启了他“文治武功”兼具的一生。

西晋初年,文坛虽有“太康文学”的繁荣景象,出现了陆机、潘岳、左思等着名文人,但整体风气却逐渐走向浮华——许多文人沉迷于辞藻的雕琢,追求“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作品内容空洞,缺乏深度与力度。

而张华,既是太康文学的重要参与者,更是扭转这种浮华风气的关键人物。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与文学理念,成为西晋文坛公认的领袖,被时人誉为“文章之首”。

张华的文学成就,首先体现在他的赋作与诗歌上。

除了早年成名的《鹪鹩赋》,他还创作了《永怀赋》《归田赋》等名篇。

其中,《永怀赋》是张华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赋作,赋中通过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与对乱世的忧虑。

赋文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第一权臣 大明,我来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唐时明月宋时关 还说你不是神仙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