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98章 杨修

第298章 杨修(1 / 6)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邪物典当铺:只收凶物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无限流:摆烂后我封神了 超神:我是梅洛天庭的天使储君!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反派模拟:开局被挖走至尊帝骨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虚拟造物主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明尊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生于东汉末年灵帝时期,出身于当时声名赫赫的世家大族——弘农杨氏。

这一家族并非凭借一时权势崛起,而是历经数代积累,以儒学传家、清廉立世,在东汉朝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累世公卿”的典范。

其祖父杨震,乃东汉中期名臣,官至太尉,执掌全国军政大权,却始终坚守清廉底线。

相传有人深夜向杨震行贿,以“暮夜无知者”为由劝说,杨震却正色回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四知先生”的美名从此传遍天下,成为后世为官者的道德标杆。

父亲杨彪亦继承家族风骨,同样官拜太尉,在东汉末年皇权旁落、诸侯割据的混乱政局中,始终以维护汉室正统为己任,即便面对董卓乱政、李傕郭汜祸乱长安等变局,也从未动摇气节,多次冒死进谏,试图挽救倾颓的汉室江山。

生于这样的家族,杨修自幼便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儒家伦理之中。

家族藏书万卷,从《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到《孙子兵法》《战国策》等兵书谋略,再到屈原、司马相如的辞赋文章,都是他童年时期的启蒙读物。

杨彪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不仅延请当时着名的学者为其授课,更亲自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他能继承家族荣光,既能以才学辅佐社稷,又能以品德坚守初心。

杨修天赋异禀,远超同龄人,史书称其“少聪慧,有俊才”,读书过目不忘,对复杂的典籍义理往往能一点即通,甚至提出独到见解。

十岁时,他便能与来访的名士们纵论经史,言辞条理清晰、见解深刻,令满座皆惊;十二岁时,已能为《论语》作注,其注释虽不及后世大儒那般系统,却充满少年人的敏锐思考,被当时的学者赞为“后生可畏”。

少年时期的杨修,不仅在学识上崭露头角,更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非凡的情商。

当时弘农杨氏作为名门望族,家中往来的多是朝廷官员、文人雅士,杨修总能得体地应对各色人等。

一次,其父杨彪的好友、着名学者蔡邕来访,见杨修正在庭院中读书,便随口询问他对《左传》中“城濮之战”的理解。

杨修不仅详细叙述了战役的经过,还分析了晋文公重耳的谋略与晋军的战术布局,更引申到当下东汉政局的困境,提出“为政者当以德服人,而非以力压人”的观点。

蔡邕听后大为惊叹,对杨彪说:“德祖之才,再过十年,必能超越我辈,成为国之栋梁。”

此后,蔡邕常与杨修书信往来,探讨学问,甚至将自己珍藏的部分典籍副本赠予杨修,足见对其的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修的才名逐渐传遍中原地区。

当时东汉王朝已步入末年,灵帝昏庸,宦官专权,黄巾起义席卷全国,各地诸侯趁机拥兵自重,天下陷入混乱。

杨修虽心怀济世之志,却深知此时政局复杂,贸然出山恐难有所作为,因此选择继续在家潜心治学,一方面充实自己的学识,另一方面观察天下大势,等待合适的时机。

直到建安初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初步稳定了中原地区的秩序,并广纳天下贤才,杨修才在父亲杨彪的支持下,离开家乡弘农,前往许昌谋求仕途。

抵达许昌后,杨修凭借弘农杨氏的家族声望与自身的才学,很快得到了曹操的注意。

当时曹操正急需一批精通文书、善于处理政务的人才,而杨修自幼饱读诗书,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恰好符合曹操的需求。

曹操亲自召见杨修,与其探讨时政、兵法、典籍等诸多话题,杨修对答如流,不仅能准确理解曹操的意图,还能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例如,当曹操问及如何整顿许昌的户籍制度以增加赋税时,杨修提出“分区域核查、明确定籍标准、严惩瞒报漏报”的三步走策略,既兼顾了效率,又考虑到了百姓的承受能力,令曹操颇为满意。

最终,曹操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第一权臣 大明,我来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唐时明月宋时关 还说你不是神仙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