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作为南方的富庶之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北接中原,南连交州,东望江东,西通巴蜀),成为各方势力觊觎的焦点。
此时,朝廷任命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命其前往荆州稳定局势。
然而,刘表赴任之路却异常艰难——当时的荆州早已四分五裂,“宗贼”横行。
所谓“宗贼”,是指由地方豪强、宗族势力组成的武装集团,他们以血缘为纽带,占据城池,掠夺百姓,根本不承认朝廷任命的官员;南阳太守袁术更是虎视眈眈,暗中支持部分宗贼,妄图吞并荆州;此外,长沙太守苏代、华容县长贝羽等人也各自拥兵,不听号令。
刘表刚抵达荆州边境,便被宗贼势力阻拦,根本无法进入荆州治所襄阳,只能暂时停留在宜城(今湖北宜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就在刘表一筹莫展之际,他想起了荆襄望族蒯氏与蔡氏。
蒯氏是荆州本土第一望族,掌控着大量土地与宗族武装;蔡氏则与蒯氏世代联姻,蔡瑁之父蔡讽曾任东汉太尉,蔡瑁本人更是荆州军界的核心人物。
于是,刘表在宜城设宴,邀请蒯越、蒯良兄弟与蔡瑁前来商议对策。
宴席之上,刘表向三人倾诉了自己的困境:“今荆州宗贼作乱,袁术窥伺,苏代、贝羽割据,我欲抚定荆州,却无计可施,还望三位先生教我。”
首先发言的是蒯良,他主张以“仁义”为本:“天下大乱,皆因统治者失德,百姓离心。
将军若能推行仁义,安抚百姓,百姓自然会归附,届时招募士兵,平定宗贼易如反掌。”
蒯良的建议虽符合儒家正统思想,却忽视了乱世的残酷现实。
蒯越当即反驳道:“兄长此言差矣!太平盛世,统治者以仁义治国,可使天下安定;但如今是乱世,强者为尊,弱者消亡,若一味讲仁义,只会错失良机,沦为他人鱼肉。”
随后,蒯越向刘表献上了一套完整的“抚定荆州之策”,这一计策也成为他一生智谋的经典之作。
蒯越的计策分为三步:第一步,“诱杀宗贼首领,收编其部众”。
他指出,宗贼首领虽拥兵自重,但大多贪婪残暴,其部下对他们早已心存不满。
蒯越表示,自己在荆襄士林中交游甚广,手下有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门客,可派这些门客携带金银财宝,前往各个宗贼首领处游说,以“共辅刘使君,共享富贵”为诱饵,诱骗他们前来宜城赴宴。
届时,刘表可在宴席之上将这些残暴无道的首领全部诛杀,然后以“安抚”为名,收编他们的部众——这些士兵本是普通百姓,只要给予他们粮食与安稳的生活,必能为刘表所用。
第二步,“招降顽抗者,稳定核心区域”。
蒯越认为,宗贼首领被诛杀后,大部分宗贼势力会群龙无首,不战自降,但仍有少数顽固分子可能负隅顽抗,其中以据守襄阳的江夏贼党张虎、陈生最为棘手。
襄阳是荆州的治所,也是荆州的军事重镇,若不能拿下襄阳,刘表便无法在荆州立足。
蒯越建议,派自己与蔡瑁前往襄阳游说张虎、陈生——张虎、陈生虽为贼首,但并非不明事理,他们深知自己无法与刘表抗衡,只要晓以利害,许以官职,二人必定会归降。
第三步,“据守襄阳、江陵,传檄而定八郡”。蒯越强调,一旦拿下襄阳,刘表应立即将治所迁至襄阳,同时派重兵驻守江陵(今湖北荆州)。
襄阳位于荆州北部,是抵御中原势力南下的门户;江陵位于荆州南部,是荆州的财赋重地,掌控着长江航运。
只要占据这两座城池,刘表便可以襄阳为军事基地,以江陵为经济后盾,然后向荆州其他七郡传递檄文——此时刘表已拥有整编后的宗贼部众,又有蒯氏、蔡氏的支持,荆州各郡的官员、豪强必然会望风归附,无需大动干戈便可平定整个荆州。
刘表听后,对蒯越的计策赞不绝口,称其“堪比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谋臣臼犯(即狐偃,曾辅佐晋文公称霸)”,当即决定采纳蒯越的计策。
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