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妻子的回信则更加令人心碎:“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拘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她对丈夫的劝嫁感到愤怒,同时也道出了在乱世中人们对生育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诗艺术地概括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的先河。
它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杜甫《兵车行》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等句,就被认为是从陈琳诗句“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意化而来。
可见,《饮马长城窟行》对后世的乐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一场可怕的瘟疫席卷中原大地。
这场瘟疫来势汹汹,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许多文人雅士也未能幸免。
陈琳不幸染病,尽管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但曹操对他十分重视,想尽办法为他医治。
然而,病魔无情,陈琳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疾病,与世长辞,一代才子就此陨落。
陈琳的安葬之地,存在多种说法。一说葬于盐城大纵湖七子岛上,当地传说陈琳祖籍即在大纵湖镇,葬处为古射阳堤畔射阳村(今流均沟西四里),且有人声称发现过陈琳的墓穴。
但也有说法认为他葬于下邳,因其死于军中,而下邳为古战场,曹操曾在此征战;还有说葬于邯郸,因唐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有“铜雀荒凉对暮云”之句,推测其葬于铜雀台下;另外,明清两代《宝应县志》记载陈琳墓在县治东六十里射阳庄,《宝应图经》也提及多部古籍认为陈琳墓在宝应射阳村。
晚唐诗人温庭筠曾作《过陈琳墓》凭吊这位建安才子:“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理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在这首诗中,温庭筠表达了对陈琳才华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惋惜。
他仿佛与陈琳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慨自己与陈琳一样,空有才华却难以施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