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43章 曹彰

第143章 曹彰(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邪物典当铺:只收凶物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无限流:摆烂后我封神了 超神:我是梅洛天庭的天使储君!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反派模拟:开局被挖走至尊帝骨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虚拟造物主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道北风云

曹丕免冠顿首:“儿臣亦痛失手足,已命人彻查太医署。”

然调查无果,最终以“偶感寒疾”结案。史载曹彰下葬时,卞太后亲自为其梳理黄须,发现发间尚有未褪的白雪——那是北征乌桓时渗入的边塞风霜,至死未消。

曹彰死后,其长子曹楷袭爵,然任城国屡被削封,至曹魏末年已只剩数百户。

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掌控朝政,曹氏宗亲多遭屠戮,曹楷虽得免死,却再无先祖荣光。

曹彰的虎头湛金枪,亦被收入许昌武库,渐渐锈蚀在王朝兴衰的尘埃中。

陈寿在《三国志》中为曹彰立传,篇幅虽短,却浓墨重彩:“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姿。”

(《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魏略》,补充其“好搏猛虎,能挽强弓”的细节,使武将形象跃然纸上。

然南朝史学家裴子野在《宋略》中却称其“有勇无谋,终致夭亡”,认为他的悲剧源于不懂政治权谋。

这种评价分歧,恰反映了中国传统对“武人”的复杂心态:既推崇其保家卫国的功绩,又警惕其威胁皇权的可能。

曹彰的一生,正是这种矛盾的缩影——他以武将身份赢得生前荣耀,却因宗室身份陷入政治漩涡,最终成为帝王权术的牺牲品。

在民间叙事中,曹彰的形象被进一步神化。

元杂剧《黄须儿大破乌桓国》中,他被塑造成“手持丈二点钢枪,坐下追风白玉骓”的神将,甚至能“呼风唤雨,役使鬼神”。

《三国演义》虽未为其单独立传,却在第七十二回借曹操之口赞其“黄须儿竟大奇也”,并虚构了他在阳平关助曹操退刘备的情节。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此类演绎“虽悖史实,却合民心”——百姓需要的不是权谋算计的宗室王爷,而是纯粹的铁血英雄。

曹彰的“黄须”形象,遂与关羽的“美髯”、张飞的“环眼”一样,成为三国武将的标志性符号。

当代史学界对曹彰的研究,更注重其军事价值与时代局限。

学者周一良在《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指出,曹彰的北征乌桓,实质是曹魏政权“胡汉融合”政策的军事体现,其采用的“步骑协同”战术,为后世隋唐骑兵作战提供了范本。

而其政治上的幼稚,则折射出曹魏“重武轻文”的宗室教育弊端——曹操刻意培养诸子的军事才能,却忽视了政治权谋的传授,最终导致曹彰、曹植等人在权力斗争中惨败。

这种悲剧,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转折,更是乱世中“纯粹武人”的必然结局。

在门阀士族崛起、文人政治萌芽的三国时代,曹彰的存在犹如一柄双刃剑:既能为王朝开疆拓土,又让帝王寝食难安。

他的死亡,或许正是魏晋南北朝“武人政治”向“文人政治”过渡的历史注脚。

公元223年,任城王曹彰的灵柩缓缓驶入封地。

送葬队伍经过洛阳东门时,一位老卒突然冲出人群,跪在灵车前哭祭:“将军记否?桑干河之战,某被虎豹骑踏断左臂,是您亲自为某裹伤?”

一阵凄惨的哭声突然响起,犹如一道惊雷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惊起了一群寒鸦。这些寒鸦被哭声惊扰,纷纷拍打着翅膀,盘旋在黄须猛将的棺椁上方,发出阵阵哀鸣。

这位黄须猛将,曾经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他那浓密的黄须,如同雄狮的鬃毛一般,令人望而生畏。他的勇猛和果敢,让胡骑们闻风丧胆,不敢轻易进犯中原。

然而,如今这位猛将却静静地躺在棺椁之中,他那未尽的抱负,如同寒鸦的哀鸣一般,在空中回荡。他的离去,对于中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棺椁缓缓地被放入墓穴之中,黄土渐渐地掩盖了它。这位猛将的一生,就这样被埋葬在了中原的土地里,与他的抱负一同长眠。

千年之后,当我们翻开《三国志》,仍能透过泛黄的书页,看见那个在雪夜中横槊驰奔的黄须儿——他的盔甲上凝结着边塞的霜雪,眼中闪烁着纯粹的战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被刘邦驱赶后,我重建大秦 渣夫哭求复婚,太太携崽二婚 狐王妻,镇百邪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仙界第一,但捡了五个疯批 专心经营酒店的我成了万人迷!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寒门小厨娘:夫君是探花 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 斩神:原魔代理,开局解锁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