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役,张辽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大获全胜。
经此一战,张辽威震北疆,他的威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曹操对他更加倚重,将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大将,每逢重要战役,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建安二十年,曹操出征张鲁,孙权趁机进攻合肥。
合肥乃是曹操在淮南的重要据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就如同曹操在东南方向的一道坚固屏障,一旦失守,曹操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威胁。
曹操留下张辽、李典、乐进等人镇守合肥,并留下锦囊妙计,以备不时之需。
孙权率领大军抵达合肥,与曹军展开对峙。
孙权的军队浩浩荡荡,军旗飘扬,遮天蔽日,士气高昂。
而曹军这边,兵力相对较少,形势十分严峻。
张辽深知敌众我寡,想要守住合肥,必须出奇制胜。
他日夜观察孙权军队的动向,仔细研究孙权的作战风格和军队部署,经过一番深入的分析,他发现孙权军队在逍遥津北驻扎,而小师桥的木板被拆除,仅有东边少数几块尚在。
张辽心中顿时有了计策,他与李典商议后,决定在逍遥津设伏。
李典在逍遥津北埋伏,待东吴军队过桥后,便拆毁小师桥,断其退路;张辽则率领步卒在逍遥津南迎战孙权。
他们详细地制定了作战计划,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战斗打响后,张辽佯装败退,他故意让士兵们表现出慌乱的样子,丢弃一些兵器和旗帜,制造出曹军不敌的假象。
孙权见状,以为曹军不堪一击,便率领大军追击。
当孙权的军队行至逍遥津北时,李典按照计划,突然下令拆毁小师桥。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桥板纷纷落入河中,激起巨大的水花。
孙权发现退路被断,顿时惊慌失措,他的脸色变得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绝望。
此时,张辽率领伏兵杀出,如同一群猛虎从山林中扑出,直逼孙权。
孙权身边的凌统、甘宁等人拼死抵抗,他们挥舞着兵器,与曹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张辽攻势猛烈,曹军如潮水般涌来,眼看孙权就要陷入绝境。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权的部将吕蒙、甘宁等人急忙回救,他们从侧翼攻击曹军,试图为孙权杀出一条血路。
凌统则死死护住孙权,他的身上已经多处受伤,但他毫不退缩,用自己的身体为孙权挡住了曹军的攻击。
孙权纵马飞跃断桥,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孙权身上。
只见他双腿用力夹紧马腹,手中紧紧握住缰绳,战马奋力一跃,在空中划过一道惊险的弧线,成功跳过了断桥,惊险地逃过一劫。
张辽见孙权逃脱,懊悔不已,他看着孙权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遗憾。
但此战曹军大获全胜,孙权的军队死伤惨重,士气低落。
逍遥津之战,张辽以少胜多,威震江东。
此后,江东小儿啼哭,其父母只要提及张辽之名,小儿便不敢再哭,足见张辽的威名之盛。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张辽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也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被后人传颂不衰。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辽因多年征战,身体逐渐衰弱,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曾经矫健的身躯也变得不再灵活。
但他那颗报国之心却从未熄灭,如同燃烧的火焰,始终炽热。
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张辽被封为晋阳侯,备受尊崇。
曹丕对张辽十分敬重,他深知张辽为曹魏政权立下的赫赫战功,时常对他加以赏赐和表彰。
即便暮年抱病,张辽依然心系战场。
此时,东吴再次进犯,边境告急。
张辽得知消息后,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毅然奉命出征。
他拖着病躯,坐在车辇上指挥作战,虽然身体虚弱,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威严和坚定,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