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洪熙十五年,大明朝的人口达到了一亿二千五百六十四万余口,耕地数量达到了七亿一千六百余万亩。
两京一十八布政司财政收入折色为五千七百余万贯,海外四大宣慰司财政收入为九百余万贯,合计六千六百余万贯。
六千六百万贯的税收,其中有三千八百万用于发放朝廷直属的兵马司、官学教习、行政吏员、文武官员等俸禄。
六军都督府的军费开支,则是达到了一千七百万贯的开支。
铁路、水利设施和官道的维护达到了六百万贯开支。
剩余的五百万贯,则是因为朝廷拨发的几千万贯还没花完,故此存入了国库之中。
当下的大明朝,绝对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庞大王朝。
一亿两千余万人口,七十四万军队,五十二万兵马司,十五万衙役,五十万吏员,六十六万教习,七万多名文武官员……
可以说,只是依靠朝廷吃饭的人,便高达二百六十四万人。
如果算上工部下面官营工程的工人,那便高达七百万人。
这七百万人,代表的就是七百万家庭,而大明朝编户不过二千三百余万户,几乎三分之一的家庭靠朝廷吃饭。
这样的比例并不健康,但唯有这样,才能让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
相比较基本行政和支出,属于投资的部分反倒让人更为惊讶。
从辛亥变法以来,朝廷先后调拨四千八百余万贯给地方,当下已经花费了二千二百余万贯,建成工厂二百七十六座,修成铁路一千三百余里,官道二千四百余里。
当然,这些工厂才堪堪落地,还未投入生产,所以并没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