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回是陛下示意复起的,这群人百般阻拦,怕是觉得我比陛下好对付才如此。”
午后东宫春和殿内,朱瞻壑坐在主位眉头紧锁,浮现一抹忧愁。
坐在下方的人除了王骥、高观、陆愈外,还有在工部任职的张渤海。
四人见朱高煦如此,首先是老而持重的王骥率先发言道:
“陛下没有示意给王惟中什么官职,只是让他返京待职,恐怕主要是想看看殿下您敢给王惟中什么职位。”
“当下江淮被调走,而户部尚书郭资也不断以年迈而请求致仕。”
“这些事情,陛下心里都是清楚的,而陛下没有安排,恐怕就是想让殿下您安排。”
郭资请求致仕并不奇怪,他比夏原吉还要大,如今已经七十岁,实在是干不动了,毕竟这个时代洪熙年间的差事,可比前世宣德年间的差事多太多太多了。
继续干下去,郭资恐怕会提前两年病逝任上。
故此,朱高煦给朱瞻壑两个选择,要么拔擢王回为户部尚书,要么就是殿阁大学士。
就这两条路,没有第三种选择。
“户部尚书如何?”
朱瞻壑询问众人,陆愈作揖道:“户部尚书若是由王惟中担任,这自然是最好,但以王惟中的性格,恐怕他担任户部不久,户部便要闹出不小的事情。”
陆愈说罢,张渤海也附和道:“户部承旧制,实际上早就应该改制了,王惟中虽说有清廉之名傍身,可真要闹起来,他也不见得能落得什么好处。”
张渤海话音落下,王骥却持反对态度:“你们太小瞧王惟中了。”
王骥摇摇头叹气道:“王惟中若是任户部尚书,旁的暂且不提,张孟存等昔日下属必然会以他为首。”
“上次他有这般实力时,可是与三杨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以两败俱伤为结束。”
“当然,说是两败俱伤,但王回这一派除了他被夺职以外,其余人纷纷得到了陛下的拔擢。”
“反观三杨那边,不仅因为无法平息与王惟中的争乱而遭到江东、浙西等派不信任,还被缉拿了一大批江南出身的官员。”
“王惟中若是任吏部尚书,便是殿下亲自出手,也不见得能斗倒他……”
王骥这般说着,陆愈等人心中虽然觉得王骥有些高看王惟中,但心里却不得不重新衡量起来。
“这王惟中是大明朝的一把利剑,但如果用的不得当,便会划伤主人的手。”
高观适时开口,而这也是朱瞻壑担忧的,只是他想了想后不免凝重道:
“这王惟中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若要了解他,你我都不够,唯有三个人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