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的城防不等朱高煦抵达,便全数换回了吉林卫的精锐。
虽然他们依旧有着吉林卫的名头,但实际上这群兵卒多数都是迁徙内地的渤海二代、三代武将子弟。
凡渤海出身武将子弟,均要前往当年的渤海十二卫当值三年,而后才能下放为将。
这并非朱高煦定下的规矩,而是渤海武将们潜意识认为的规矩。
在他们看来,渤海十二卫是陛下的老班底,其中吉林卫身份最高,其次是肇州卫、安东卫、长春卫。
在四卫之下,便是吉林左右二卫、肇州左右二卫、安东左右二卫和长春左右二卫等昔年的女真八卫。
当然,随着癸卯贪腐案爆发,李齐、李赤、李察几人被朱高煦发回乡里,剥夺爵位后,肇州左右、安东左右、长春左右等六卫的地位开始下降,故此军中又以上四卫、中二卫、下六卫来称呼。
唯有各武将勋臣的嫡长子弟可以入吉林卫担任勋卫,嫡次子弟则是前往肇州、安东、长春三卫。
旁系子弟,亦或者有潜力的,基本在吉林左右二卫当差。
至于当年癸卯案犯事,亦或者毫无背景而被选拔上来的,则是在下六卫当差。
朱高煦个人不喜欢这种等级分明的安排,但即便他打乱了许多次编制,勋卫们依旧潜意识将吉林卫作为勋卫最神圣之地。
正因如此,他们望向朱高煦的目光,充斥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
朱高煦走上了马道,来到了三丈高的鸡西关城头。
他眺望关城内,也看向了当年他们血战的哈达岭。
时间已经过去了太多年,当初被砍伐倒下的那片森林已经重新长了出来,遮盖了当初朱高煦依靠山势设计的防线。
“当年若是有这般雄关,何至于死伤如此多弟兄……”
他将手放在鸡西关的女墙上,尽管有些刺啦手掌,但却依旧感觉到一种熟悉感。
那是他曾经在这里战斗的感觉,他当初就是在这里,率领鸡西关几千男丁血战兀良哈。
这城关下,埋葬着许许多多的人,有他们自己人,但更多的是敌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感慨间,朱高煦念出了后世伟人的这首《沁园春·雪》,而这一幕被身后跟随的史官所记下。
这一路北上,朱高煦似乎是担心许多诗词因为自己而失传,所以不断朗诵。
从《浪淘沙·北戴河》,到如今的《沁园春·春》,一路上他所熟记并能朗诵的几十首诗词被记载。
一些他记不住全部,只能记住部分短句的诗词也被记下。
为了帮他找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