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江南铁路修建两年有余,还没有修抵南京。”
“若是等修抵南京,这南京想来又要重复曾经繁华了。”
朱棣眺望南京城,感叹着这经久不衰的南京。
至少在这个时代,南京城依旧是保三争二的城池,哪怕经历了迁都一事,它的繁华也在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恢复着。
当下大明朝有五座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城池,其一为北京、次之为苏州、再次为南京、然后是杭州。
再过十几年,估计北京人口会提前历史一百年突破一百万人口。
自从铁路通车,北京的粮食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人口骤增神速。
一旦江南铁路竣工,估计整个泛江南的人口也会被虹吸到南京、松江、苏州、杭州几座城市。
“父亲在感叹什么?”
朱高煦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询问朱棣在感叹什么。
“怎么,我现在连感叹都不行了?”
朱棣发着牢骚,朱高煦却无奈道:“儿臣只是觉得您年纪大了每次感叹,都让儿臣提心吊胆罢了。”
朱高煦这话不假,毕竟朱高炽去世后,他最担心的并非老三,而是老头子。
历史上朱棣只活了六十五,而今他已经七十一,自己身为人子又如何不担心。
“唉……”
似乎是因为朱高煦这话的缘故,朱棣忍不住想起了自家徐妹子和老大。
“其实能走在前面,也挺好的。”
朱棣感叹着,随后看向朱高煦:“老二,你和老三可得走在我身后啊。”
“父亲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朱高煦闻言不太高兴,朱棣却苦笑道:
“人终归要死的,我死了之后,你可得按照我的意思办,把我葬在北京,和你娘一起。”
“活了七十一,其实也够本了……”
朱棣唏嘘着,随后看向朱祁钺:“这小鬼不错。”
“是不错”朱高煦颔首,对于这点十分认同。
朱祁钺见自家爷爷和太爷爷这么说自己,也不由得双手抱胸,偏着头道:“俺自然不错!”
“……”
见他这模样,朱棣和朱高煦恨不得收回刚才的话。
“行了,你先下去吧,我去看看你大伯。”
朱棣准备去看朱标,朱高煦闻言却沉声道:“您带钺儿去吧,我准备去瓯宁王府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