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琰给出自己的看法,朱高煦听后叹了一口气,缓缓睁开眼睛:“我觉得我有些对不起爹。”
若说对不起,朱高煦对不起的人并不多,除了渤海一开始的将士们,便是徐皇后和朱棣。
徐皇后是他在躲避,朱棣则是因为不久后的即位。
历史上的永乐有二十二年,而如今看来,恐怕最久也不过永乐十六年了。
相比较心思缜密的徐皇后,性格直爽,大大咧咧的朱棣对于朱高煦来说更容易亲近。
兴许从当初他说要造反,朱棣选择憋屈的被他圈禁兀良哈秃城开始,他便把朱棣当成了自己的父亲,而徐皇后则是很晚。
“陛下应该是骄傲,骄傲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
郭琰为朱高煦梳理头发,安慰着他:“不管是太祖高皇帝,还是我爷爷,他们都看错了……”
“其实我看对了,我很早就知道,你不会甘心当一个小小的渤海郡王。”
郭琰眼神明亮中带着几丝倾慕,这么些年来,她对朱高煦的喜欢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平淡,反而随着他做出一件件大事而更加浓烈。
“如果他们不逼我,我宁愿做一个小小的渤海郡王……”
朱高煦这句话是真的,他虽然外貌只有三十四岁,可心理却已经六十多了。
面对朝政,他也会感到疲倦,也想过过平淡舒坦的日子。
如果不是老朱用冯胜和傅友德的性命让自己知道什么是权力,如果不是朱允炆步步紧逼,不给自己留活路,如果不是历史上朱瞻基对自己所做种种……
如果不是这些,朱高煦根本就不会走上这条路,他会走上这条路,完全是被一个个人,一件件事给逼到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