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郑和交代了第三次下西洋的情况和进度,朱棣听后十分满意。
毕竟这一次下西洋如果是在他在位时期进行的,那自然也将算作他的功绩。
只不过他不清楚,老二为什么那么执着的前往东洲和北洲。
想到这里,朱棣不免询问起郑和:“老二虽然与我说了东洲有可以治疗疟疾的东西,并且有许多大明没有的作物,但寻觅些东西应该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
“你昨日说老二准备设东洲宣慰司,那这样所用的人力物力就更多了,这是为何?”
“怪奴婢未与陛下说清楚。”郑和这才反应过来,许多事情朱高煦似乎忘记和朱棣说了,因此郑和连忙补充道;
“那东洲和北洲上有数千万与我等肤色相近的土人,他们有自己的国家,并且东洲和北洲有许多山脉,尤其是东洲更是生产黄金白银。”
“殿下设置东洲宣慰司的意思,便是想要与当地百姓贸易,毕竟朝廷当下每年人口增加甚多,而西南与日本、吕宋等地金银开采速度未见提高,显然已经到了极限。”
“如此环境下,唯有从东洲获取金银,才能继续铸造新钱,避免洪武年间的钱荒一事复发。”
郑和说完,众人只觉得豁然开朗。
“原来是这样!”朱棣笑着捋了捋大胡子:“我说老二那个抠砖缝的,怎么会舍得把昆仑洲的金矿交给一些商贾,原来是寻到了更多的金银矿。”
“嗯,不错……”朱棣满意的看向郑和:“这次下西洋你得好好表现。”
“奴婢领命!”郑和作揖应下,朱棣也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不多时,姚广孝几人退出了西角门楼,郑和也在片刻后返回了春和殿。
他抵达春和殿时已经是黄昏,朱高煦将奏疏都处理了大概,正好有时间接见他。
“怎么来我这里了?”
朱高煦笑着起身,郑和也轻笑道:“刚才在西角门得了些消息,便传回来给殿下听听。”
“说说看。”朱高煦好奇询问,郑和也不假思索的将刚才西角门的所有事情交代了清楚。
从纪纲和陈瑛的对话,再到朱棣决定贬官解缙,以及郑和对朱棣介绍东洲的各种事情,尽数被郑和说了出来。
朱高煦听后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评价道:“纪纲和陈瑛,等收拾完江左便可一并收拾。”
“倒是那解缙,本就该直接杀了,倒是我父亲惜才不愿意杀他。”
“不过这也不要紧,就那解缙的性格,他这趟贬官之路估计安分不了太多,最后也是自寻死路一条,并且还能让江左官员们挑不出毛病来。”
“至于东洲的事情……”
朱高煦顿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