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对叶白极为重要,对他们这些将领们,同样是意义非凡。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都是一时名将,都是声名显赫,不管表面上如何,心中都有较量的心思,单挑什么的,只能代表一方面的能力,很多自诩统兵能力强的将领们,就把这次战斗当做了机会。
难得叶白没有亲自领兵,他们的自主权更大了许多,暗自琢磨着一定要好好表现,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不光是为了给自己正名,同时也是要越其他人。
只为了正名,哪怕是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也不属于前辈的名将们。
而王翦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才将全盘计划说出,无非就是为了保密而已,毕竟现在是在大草原上,周围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军中和民夫中间就算还有眼线、探子的存在,他们也不可能逃出大营,返回庆昌府,将消息传递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需要刻意封锁消息,这无边无垠的大草原就已经是天然的屏障,不怕死的人尽可以尝试一下,或许他们还没有走出草原,就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死在了半路上。
得知了详细计划之后,本来还担心叶白和主力大军安全的众位将领们,可算是安静了下来,安心地待在大营中,每日维持基本的操练。
不过他们这样的潇洒日子也没有持续多久,大约两日过后,蒙恬带着10万骑兵赶到了营地,与王翦所部汇合到一起。
两军汇合,士气旺盛不说,关键是一大群来自秦朝的将领们,再度相遇在一起,能够并肩作战,那份特殊的情绪唯有亲身经历者才会懂得。
尤其是王翦、王贲、王离这祖孙三代,再度见面,场面那叫一个激动,秦国一统是王翦、王贲父子两人打下来的,可秦国的灭亡却又是在王离的手中,三人见面的场面那叫一个尴尬。
哪怕王翦早早就从章邯的口中得知了秦国灭亡的经过,还有王离的下场,但是再次看到自己这个孙子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抄起棍棒将王离狠揍了一顿。
同样知晓王离干的某些蠢事的王贲,不但没有劝阻的意思,反倒是参与了其中,与王翦来了一场混合双打。
可怜的王离,才刚刚被召唤出来,还没有来得及上阵杀敌、洗刷耻辱呢,就在祖父和父亲的混合双打中战败,连马都骑不了,需要趴在马车上行军,那叫一个悲催啊。
其他秦国的将领们,对此视而不见,一来这是王家人的家事,他们无权干涉,以王翦的身份地位,一众秦朝将领中,也就只有王龁可以劝说几句,毕竟他是白起的副将,还是能够正面压制廉颇的人,是王翦的前辈,有足够的面子。
其他人,哪怕是同时代的李信都无法开口劝说,毕竟灭楚一战,李信骄傲自大,太过自负,将自己的面子和里子全部都给丢尽了,尤其是在王翦面子,那是一点面子都没有,见面的时候都是显得格外尴尬。
再说了,就算是有资格、有面子的王龁,也没有劝阻的意思,他们这些老秦人,为了秦国可谓是赴汤蹈火,奉献了一生,结果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疆土,后世的子孙们,却是轻松给败光了,这让这帮老将们如何能够容忍,没有亲自上手就已经是给王翦面子了。
本以为王离已经够惨的了,毕竟是被祖父和父亲混合双打,结果军中还有一人更加凄惨,那就是章邯。
同样都是秦朝最后的名将,秦国灭亡虽然不能完全怪罪在他们两位身上,但起码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亡国之将的名声是摆脱不了的。
最最关键的是,同样都是战败,王离是兵败被俘,之后被坑杀,而章邯却是战败之后,选择了主动投降,还被项羽封王,意义完全不一样。
(ps:对于王离的下场,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作者君干脆将其当做了被项羽坑杀的一员,也算是全王翦三代为秦国效忠的名声)
知道了秦国结局,憋了满肚子火的秦朝将领们,可算是找到了出气筒,王离那边他们不好下手,就算不顾王翦、王贲的面子,人家都已经主动动手了,他们也不好再掺和,总不能真的把王离给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