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战争,依旧还是抱着以往的老思想,认为在文臣体系中走得更高,才能够给自己家族带来最大的帮助。
有了朝廷的授权,左武卫头上的紧箍咒就算是被解除掉了,接下来就可以自由行动了,不用担心受到掣肘,更是有各地官府全力支持,从上到下都充满了信心。
左武卫近乎于是被重建的,补充的大批府军虽然在各方面的军事素养都比不上原本的卫军,可到底是正规军,久经操练,至少在军规、军纪方面,还是保持得不错的。
重新编制,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练,部队缺乏默契与配合,战力下滑比较严重,但没有人认为,他们连一群泥腿子都比不过。
在大将军的将令下,分散在各府驻扎的左武卫迅开始集结,把原本的防务交给了各地的残余府军,同时还将奉诏协同作战的各家家丁、护院给带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站在军人的角度,左武卫的各位将领们,其实是看不上各家的家丁、护院,不可否认,这些人的单兵战斗力极强,甚至不比主力卫军士卒要差。
可他们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崇尚的个人勇武,也没有什么战术、配合,打起仗来就是一盘散沙似地单打独斗,这样的队伍,战力下滑严重的左武卫都有足够的把握将其击溃。
不过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叛军,其实情况也差不多,同样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连个阵型都排不整齐,也谈不上什么团结协作,与各家送来的家丁、护院不过是半斤八两。
甚至因为单兵战斗力的差距,叛军的战斗力,甚至还比不上各家的家丁、护院。
这个道理不光是左武卫的将领们明白,其实就连各家的掌舵者也清楚,他们或许不懂军事,但一些基础的道理还是明白的,如果不是有这样的信心,哪有那么容易就将豢养多年的家丁、护院给派出来啊。
说白了,一来是朝廷的承诺抓住了他们的软肋,让他们心痒难耐,二来则是在他们看来,只要左武卫大军出动,叛军坚持不了多久,看似人多势众,其实不堪一击,他们派出去的家丁、护院很容易获得战功。
心里也都清楚,将家丁、护院的指挥权交给了左武卫,不可避免地会被当做炮灰,损失绝对不会小,可只要左武卫做得不太过分,获得的战功足够弥补损失,他们也都认了。
真要是左武卫不讲规矩,只占便宜不吃亏,一点好处都不给各家留,那他们也不是吃素的,单独一两家或许拿左武卫大将军没有办法,可众多家族合力,朝廷肯定会给一个说法。
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家族都没有产生什么危机意识,只是认为朝廷给了他们机会,是家族壮大的天赐良机,殊不知……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30多万叛军一直待在几座空城中,没有新的动作,就好像扎根下来一般,明明以他们的实力,完全能够继续进攻,攻破更多的城池。
可在左武卫看来,这是好事,叛军没有什么能耐,缺乏战略战术眼光,也是很正常,也许是因为分账不均,利益方面没有谈妥,这才驻足不前。
不管如何,这对于左武卫来说,却是天赐良机。
大将军一声令下,从各地集结而来的左武卫,一点预备队都没有保留,迅南下,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只携带了几天的干粮,一应粮草辎重全部舍弃。
一路南下,沿途的各个县城,都提前准备了足够的干粮,确保南下的左武卫粮草不缺。
10万大军,加上各家送来的家丁、护院,还有往日里被隐匿下来的佃户、奴仆,足足14万兵马,昼夜兼程,只用了不到10日,就赶到了目的地。
左武卫大军抵达,滞留在三座县城中的叛军,就好像不知道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若非是斥候们冒险入城探查,确认叛军部队依旧龟缩在县城中,他们真的要怀疑这些人已经偷偷溜走了。
星夜兼程南下,体力、精力都消耗极大,既然叛军近在咫尺,也就不需要担心什么了,他们就算现在想要撤离,左武卫也可以选择衔尾追杀,反倒要更加轻松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