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薛仁贵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从各个城池抽调而来的府军要汇聚到一起,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被上面催得太急的情况下,负责领兵的府军将领,索性下令分路进军。
2万兵马直接分兵三路,各城调动而来的府军部队就近汇合,组成更大规模的军队,随后各自进军,如此一来,倒是节省了不少的时间,使得府军的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然而,浩浩荡荡进军的府军部队,才走过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接到了新的情报,被他们当成目标的匪军,竟然没有龟缩在山寨之中,反倒是主动出击,一日时间,就近乎同时攻破了三座县城。
仅有百余名府军驻守的县城,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防御力,连攻城器械都用不上,简单伪装一下,就能够直接在县城内部难,负责巡逻的巡检司巡丁,在匪军的手中,就如同婴儿一般,很快就被杀了个干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驻守在城门的百余名府军士卒,连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就被内外夹攻,死得那叫一个憋屈。
攻破了县城的匪军,竟然没有按照惯例,劫掠县城的府库还有地方豪族,然后撤回山寨,而是大剌剌地直接在县城中驻扎在了下来,就好像要扯旗造反一般。
劫掠卫军的后勤运输队,本就已经是弥天大罪,如今更是攻破并且占据县城,形同造反,让郑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在某些大臣们的建议下,郑国皇帝当即下旨,府军改道,先收复沦陷的三座县城,给这帮胆大包天的匪军一点颜色看看。
皇帝都亲自下旨了,府军也不能抗旨不遵,立马改变行军路线,朝着被攻陷的县城而去。
分三路行军的府军部队,原本的距离并不算太远,完全能够做到彼此呼应,不管哪一路兵马遭遇偷袭,最多一个时辰就可以等到另外一路兵马的支援。
第一次剿匪是如何失败的,府军上下可都是很清楚,这些匪军对于地形相当熟悉,很有可能会采用同样的战术,他们自然是要加强防备的。
仓促之下改变行进路线,三路府军部队的距离就被拉开了,彼此之间也隔得更远了一些,若是遭遇伏击,其他部队已经做不到快支援了。
这样的变化,无疑是让府军将领有些担忧的,可也没有别的办法,那可是圣旨,总不能阳奉阴违吧,只能是派出大批的斥候,除了侦察前方情况之外,也是为了加强三路大军之间的联系,争取更快做出反应。
近乎是急行军状态下的三路府军,连休息都顾不上,只想着尽快赶到目的地,让那些担忧遭遇伏击的府军将领们感到庆幸的是,在即将看到县城的时候,都没有遇到任何袭击,前方哨探的斥候们,甚至连匪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松了一口气的府军将领,顾不得去考虑匪军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直接就下令攻城,先把城池收复再说,若是再能将匪军堵在县城中,那就更加完美了。
府军的攻城相当顺利,先头部队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很是轻松地就登上了城墙,打开了城门,放大军入城。
大军杀进县城之后,府军上下才知道,哪有什么匪军啊,在早上的时候,匪军就已经撤离了,这就是一座空城,他们那般大张旗鼓地攻城,纯粹就是做了无用功。
沦陷的城池被府军收复,城内侥幸逃过一劫的地方豪族,出钱、出人,筹集了一批物资犒劳府军,让一路急行军,风尘仆仆的府军上下脸上乐开了花。
尤其是领兵的府军将领们,还额外得到了一些好处,这也算是潜规则了,几名府军将领都是来者不拒。
本来是想要继续追击撤离县城的匪军部队的,可地方豪族们这般热情,他们又收了好处,自然不能不给面子,干脆下令部队休整一夜,明日再出。
这一夜,府军上下过得相当安逸,大吃大喝了一顿不说,还能够睡个安稳觉,感觉这一路急行军的疲惫都消散了许多,几名府军将领更是在地方豪族的热情招待下喝得有些醉醺醺的,最后是被几名专门找来的青楼花魁搀扶进房间休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