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薛仁贵带着扩充后的3万兵马已经等候多时。
看到匪军那整齐的队列、严整的军容,还有高昂的军心、士气,身上不逊色于府军的装备,一群城卫军士卒也感觉到有些肃然,都以为面对的并不是缺乏操练的山贼、土匪,而是正规军部队了。
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只是看布阵情况还有军容军纪,就能够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有一个大致的预估。
城卫军的将领们,在能力上面或许有些平凡、普通,不是蜀国将领的对手,可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眼力和基本素养还是在线的。
一看到列阵整齐的匪军部队,心中顿时就是一沉,就对方表现出来的状态,完全打破了他们对山贼、土匪那些乌合之众的固有认知,一边下令部队列阵,一边低声叹息。
薛仁贵的这3万大军,的确已经不是乌合之众了,其中有上万名精锐充当骨干力量,作为支撑,本就能够具备不弱的战斗力,更何况剩下的士卒,不是投降的郑国府军士兵,就是从投靠而来的山贼、土匪中精心挑选的精锐。
叶白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可通过兵将卡牌系统,他可以随时掌握薛仁贵麾下部队的情况,一张张士兵卡被消耗掉,3万人中至少有多人,都已经脱胎换骨了。
尽管这些士兵卡的等级并不高,最多也就是老兵级别,而且数量稀少,大部分士兵卡仅仅只有正规军级别,总体战斗力是远不如叶白麾下的几支主力卫军。
可放在郑国地界,却是一支战力不弱的部队,绝对能够碾压府军,就连卫军部队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也就眼前的城卫军或许可以较量一二。
叶白的远程支援,只能够提升匪军士卒的单兵作战能力,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提升,还是要靠各位将领们的手段和操练。
在这方面,薛仁贵等人可是下了大力气,从那些县城、府城中劫掠来的大批粮草被飞消耗,日日进行强化操练,虽然辛苦,但彼此之间的默契却是提升了许多,战斗力也是肉眼可见地得到了增强。
部队战斗力提升,薛仁贵自然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没有再玩什么伏击,而是准备堂堂正正地与郑国城卫军打上一场。
上一次招安,郑国上下没有半点诚意,甚至是有些羞辱的意思,除了固有观念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两次胜利,都不是正大光明的,而是靠着计谋取胜。
说白了,就是郑国君臣没有看到匪军的真正战斗力,依旧将他们当成一群乌合之众,自然不会有太过重视,也就是对薛仁贵等将领的能力略微看重几分,重视程度却也相当有限。
正好,薛仁贵想要借着这次机会,以堂堂正正之师正面击败郑国最强大的城卫军,让郑国上下都看到匪军那强悍的战斗力,真正地重视起来。
同时,薛仁贵心中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此战获胜之后,郑国应该会拿出更好的招安条件,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就要摇身一变,成为郑国军队,开赴前线战场与蜀国卫军作战了。
蜀国卫军虽然被叶白麾下的卫军部队打得溃不成军,可却不能否认他们的强大,只是叶白麾下的部队太过强大,军中名将如云,才会显得蜀国卫军部队不堪一击。
如今在郑国,没有了叶白的支持,周边的友军部队说是友军,但实际上就是一群猪队友,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什么事情都要靠他们自己。
麾下有一大半是新收编的“新兵”
,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正面大战的经历,与郑国城卫军一战,也算是让他们见识一下,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到了西面战场上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城卫军的确是郑国最强的军队,从行军状态转变为作战状态,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让城卫军将领们感到庆幸的是,对面的匪军并没有趁着这个机会进攻。
一支军队,不管多么精锐,在这种时候永远都是最脆弱的,也是最为混乱的,若是遭遇突然攻击,很难快反应过来。
匪军没有趁机进攻,让城卫军从容地列好了战阵,也让城卫军将领们彻底松了口气,有着战阵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