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回到58年了,我还不能躺平 > 第152章 解释

第152章 解释(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医道官途,从省保健局崛起!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重生何雨柱离开四合院 吞噬百万神魔,我直接打爆天道! 自带胖东来,我在古代GDP第一 人形兵器1 宋朝的脊梁 穿成长官早逝发妻,随军后多胎啦 变成京圈大佬的猫后我成了顶流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来孩子们,吃饭了!”

大姑说着就走进来,将饭菜放在桌上。

由于家里没有足够的餐具,她只能用陶罐盛着粥端进来,并取出一只碗,准备让大家轮流喝。

老太太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几个用火烤过的窝头,递给众人。

“快来吃啊,这都是小东拿来的,你们都多吃点。”

大姑看着几个人都没有动筷子,赶忙催促道。

“一起吃吧,大姑。”

易立东站起来,对着准备离开房间的大姑说道。

“不用,厨房还有呢,你们先吃吧。”

大姑微笑着回答。

“那要不要等等大姑父回来?我来了这么久,还没见到他呢。”

易立东又问了一句。

“你大姑父去挖河了,得等到年底才能回来呢。

别担心他,你们快吃吧,不然一会儿饭菜就要凉了。”

大姑解释完后,便转身走向厨房。

“小东,来,快吃吧,好久没有吃到干的了,还是托你的福呢”

泉哥等大姑走了之后,对着小东几人说道。

“泉哥,大姑父这个冬天一直不回来吗?”

易立东疑惑的问道。

冬天还能挖河吗?易立东心里想道。

“是这样的”

泉哥对着易立东说道。

经过泉哥的讲述易立东也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因为我国农业生产一直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比较常见。

一旦出现水灾,会淹没大量的耕地和村庄,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例如抗战时期的黄泛区。

因此,疏导和开凿河道至关重要,河道开通以后,不仅仅能够疏导水流,还能用于农业灌溉,对于农业生产有利。

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出现了。

在这个年代,当时的工程器械非常少,甚至几乎没有。

在缺乏大型器械的情况,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只能征集大量的社员参与工程。

上河工基本上多于深秋或者冬季,按照要求,每个家庭需要出1位男性劳动力(18岁到45岁之间居多)。

如果家庭没有男性青壮年或者残疾、身患重病,这种情况除外。

易立东的家里就属于特殊情况,没有成年的劳动力,而且家里的孩子还小,不符合这个情况。

每个劳动力自备衣服、铁锹、粮食等等,现在的粮食是公社提供,在规定的时间集合,然后开赴已经划定的工程区域。

上河工的距离远近不一定,可能就在附近乡镇的小河段,也可能是几百里外的黄河滩。

各个劳动力的粮食聚集在一起,大师傅负责蒸馒头、做饭。

工程基本上都在也这,根本没有旅店,在这个年代,一般是一个公社的或者一个大队的人在一起,因为粮食都是公社或者大队提供,吃饭也不会和别的大队有牵扯,在一方面都有大队的领导跟着,这么多的人,而且都是男性,如果管理不好要出乱子的,所以一般都有带队的。

上河工一般的温饱还是能保证的。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怕出力,因为一年四季,前三个季度都出力了,冬天在家只能消耗粮食,能出来上工还是比较合算的。

因此,农民们会搭建简易的帐篷,或者挖掘地窝子。

地窝子虽然比较脏,但比较暖和,很多农民上河工的时候,都会挖掘地窝子,两三个人或者七八个人居住。

有一点需要注意,当时的上河工是没有报酬的。

换而言之,属于义务劳动,没有工资。

每个上河工的农民,在工程结束以后,都会领到一个条子。

属于证明自己上工的证明,回去以后,交给村干部就没事了。

听到这里易立东心想,幸好他现在的年龄小,要不然就得去上河工了。

看来说什么也要整个城市户口了,即使钱花的多也得弄,不然自己这小身板可受不了。

农民春天耕种,夏天翻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废婿之隐龙觉醒 被他吻时心动 乱世帝都 宦海狂澜 亲妈重生在七零,带着崽崽杀疯了 重生1985,从卖火锅开始成为世界首富 哄我婚前试爱?闪婚哥哥死对头他才后悔 别给我刷黑科技啦 官妻 无敌大百科[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