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亭亭点头说:“还是围绕‘五行’来吧。”紫芝接话:“不用多说,我先喝一杯。”
春辉跟着说:“我也看出来了,这里面还藏着‘卯金刀’(‘卯金刀’合起来是‘刘’,指刘向)呢!”众人都没明白,春辉解释:“《汉书·五行志》里有‘为虫臭恶’这句话,是班固引用刘向的观点,所以亭亭说‘五行’篇,我才提‘卯金刀’(刘向)。”
众人又起哄:“那‘臭虫主人’(指紫芝)也来一个呗?”紫芝问:“你们知道本朝有爱吃臭虫的人吗?”众人立刻说:“又提本朝!罚一杯!”紫芝赶紧改:“那我说晋朝的郭璞,总行吧?他注释《尔雅》的时候,提过‘负盘臭虫’,你们难道不该……”停顿了一下,才接着说:“喝一杯吗?”春辉笑她:“你把一句话拆成两半说,这意思是让我们也吃臭虫啊!”紫芝辩解:“话是这么说,但爱吃‘臭虫’的人,吃的是‘负盘’,长得像蜜蜂;要是当成咬人的那种臭虫,就错啦!”春辉打趣:“提到这些臭东西,你还特意帮着纠正,这也太爱引经据典了。”紫芝说:“不帮它说清楚,以后大家都乱认、乱吃,姐姐你扛得住吗?”春辉假装生气:“他吃臭虫,跟我有啥关系?照你这说法,我倒成臭虫了?你知道我这‘臭虫’爱咬人不?”一边说一边朝紫芝走过去。紫芝赶紧求饶:“好姐姐!别咬我!算我说错了,我罚一杯!”兰言劝道:“俩姐姐别跟‘臭虫’较劲了,天不早了,赶紧接着行令吧。”
接着琼英抽到“宫室双声”的令,说道:“承尘,出自干宝《搜神记》,‘飞上承尘’。本题是双声,敬芷馨姐姐一杯。”兰言听了,盯着琼英不停摇头。窦耕烟悄悄问她:“姐姐为啥摇头啊?”兰言说:“《搜神记》里原句是‘鸠来为我祸也,飞上承尘’,一整句十个字。现在琼英姐姐觉得前半句不吉利,只摘了后半句。我仔细看了看她,没想到这句竟是她的谶语(预言未来的话),她将来怕是不得善终。”耕烟说:“我去问问她。”
于是耕烟喊:“姐姐要带‘尘’字的句子,书里多的是,比如刘峻的《辨命论》、班彪的《北征赋》,还有《晋纪·总论》、屈原的《渔父》里都有,为啥非得用《搜神记》里的?”琼英说:“我原本想用《何水部集》里‘寻玉尘于万里,守金龟于千年’这句话,谁知不知不觉,就把《搜神记》这句说出来了。”
之后姚芷馨抽到“财宝双声”,说道:“真珠,出自陆贾《新语》,‘禹捐珠玉于五湖之渊’。‘玉于’是双声,敬秀英姐姐一杯。”
闺臣趁机问:“提到这珍珠,我忽然想起昨天托宝云姐姐问师母的事,你问了吗?”宝云答:“昨天你走后,我仔细问了我娘,她说你那颗珍珠是无价之宝,一定要好好收着。我爹虽然有很多珍珠,但像你这种品质的,也就两颗。而且不同珍珠之间名号也不一样,分龙、蛟、蛇、鱼、鳖、蚌这几类——龙珠长在额头,蛟珠长在皮肤里,蛇珠在嘴里,鱼珠在眼睛里,鳖珠在脚上,蚌珠在肚子里,你那颗,是大蚌产的,叫‘合浦珠’。”廉锦枫说:“师母这眼光也太神了!这颗珍珠确实是大蚌肚子里的。”宝云好奇:“姐姐怎么知道的?”
闺臣就把廉锦枫为了给父亲治病,去海里找人参、杀大蚌取珠的事说了一遍,众人听了,都夸廉锦枫孝顺。春辉说:“刚才我们说王休徵卧冰求鱼,已经够孝顺了,没想到锦枫姐姐为了找人参,居然敢入海,把性命抛在脑后,这么难得的孝心,咱们满座都该干一杯,也学学这份心意。”众人听完都喝了一杯。
接下来秀英抽到“列女双声”,想了半天,忽然掉起眼泪:“现在我们只顾在这喝酒,只怕家里人都在……”接着说出令句:“朝姝,出自《战国策》,‘汝朝去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玉芝接着补了后半句:“还有‘汝暮去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闺臣、廉锦枫、亭亭听了这话,都哭得眼泪直流——在座的人里,只要是老家有亲人、自己却在外地的,听了这两句,再看秀英和闺臣哭成这样,也都忍不住掉眼泪。兰芝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