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耐就挽留他说:“老爷先别急着走,看这天儿恐怕要下雪。咱们今天先去广武山的阮公祠逛逛,我好尽尽地主之谊。”萧云仙答应了。接着,木耐就让人准备了两匹马,和萧云仙一起骑着,又叫了个士兵带着酒菜,一行人就到了阮公祠。然后就有道士出来把他们迎了进去,又把他们请到后面的楼上坐下,送上茶后就不敢打扰了。木耐打开六扇窗户,窗外正好对着广武山侧面,只见山上树木凋零,北风呼啸,不一会儿就飘起了雪花。
萧云仙看着雪景,对着木耐感慨地说:“咱俩以前在青枫城的时候,见过多少这样的大雪,那时也没觉得多苦,现在只看到这点雪,却冷得受不了。”木耐也感叹道:“再想想那两位都督老爷,这会儿肯定穿着貂皮大衣烤火,不知道得多快活!”两人边聊边喝酒,吃完饭后,萧云仙起身闲逛。他发现楼右边有个小阁子,墙上挂满了名人写的诗词。萧云仙挨个读过去,其中一首叫《广武山怀古》的七言古诗,他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难过,忍不住流下眼泪。木耐在旁边看着,完全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伤心。萧云仙还看到诗的后面写着“白门武书正字氏稿”,于是就把他默默记在了心里。
看完诗后,他们就回官署又住了一晚。第二天天气放晴了,萧云仙就向木耐告辞了。木耐一直把他送到大柳驿,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萧云仙从浦口渡过长江,终于是来到了南京,核验了委任文书后就正式上任了。他清点了漕运的兵丁,检查了船只,还和上一任官员交接清楚。忙完这些事后,他就向运丁打听:“你们知道这儿有个叫武书,号正字的人吗?他是干什么的?”运丁说:“小的不清楚,老爷您打听他做啥?”萧云仙解释道:“我在广武卫看到他写的诗,所以就特别想见见他。”运丁说:“既然是写诗的文人,我去国子监问问就知道了。”萧云仙赶紧催他快去。
第二天,运丁回来报告说:“我在国子监问过了,守门的说监里确实有个武相公叫武书,是位成绩优秀的监生,现在住在花牌楼。”萧云仙一听,就立刻说:“赶紧准备准备,不用摆仪仗,我这就去拜访他!”
很快,萧云仙就来到了花牌楼,找到一座坐东朝西的门楼,递上自己的名帖。武书收到名贴后,就出来和他见面。萧云仙客气地说:“我就是个当兵的,刚到这儿,一直以来非常仰慕有学问的人。前些天在广武山的墙上读到先生的诗,喜欢的不得了,所以今天特意来拜访。”武书也是谦虚道:“我那诗就是一时有感而发,让您见笑了。”两人坐下喝了会儿茶。
武书就问:“先生从广武山来,应该是从京城被选派到这儿任职的吧?”萧云仙叹了口气说:“不瞒先生,此事说来话长。我之前在青枫城打仗,后来因为修城花超了公款,赔完钱后,按照千总晋升的规矩,被选到江淮卫任职。不过能认识先生真是太幸运了,以后还得多多向您请教,改天还有事想和您商量。”武书说:“我一定尽力!”两人聊完后,萧云仙就起身告辞了。
萧云仙告辞后,武书把他送他到大门外,这时国子监的杂役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大堂虞老爷急着找您有事!”武书就赶忙去见虞博士。虞博士告诉他:“老弟,朝廷表彰你母亲的事,因为咱们上报晚了,已经被驳回了三次,现在终于批准啦!立牌坊的银子在衙门里,你赶紧去领吧。”武书谢过虞博士,就开心地出来了。
第二天,武书就带着名帖去回访萧云仙。萧云仙热情地把他迎进厅堂,两人行过礼就坐下了。武书先开口道:“昨天让您白跑一趟,实在招待不周,您还夸我写的诗,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带了些自己印的诗集,还请您指点指点。”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一卷诗递给萧云仙。萧云仙接过来看了几首,赞不绝口,随后又把武书请到书房,摆上饭菜招待。
吃完饭后,萧云仙就拿出一个卷轴递给武书,还说:“这卷轴里记录了我半辈子的经历,想请先生您写篇文章或者几首诗,让这些事能流传下去。”武书听后,就把卷轴放在桌上打开,只见上面写着“西征小纪”四个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