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就跟着一群衙役吆喝着进了考场,然后在二门口站好队。随后,学政大人就开始点名了,等点到金跃时,匡超人给金跃使了个眼色,金跃早就商量好了,所以就没去自己的考位,而是偷偷躲在暗处。匡超人往后退了几步,悄悄的走到金跃身边,又躲在别人的背后,然后就和金跃互换了帽子和衣服。两人换好衣服后,金跃就拿着水火棍站在原地,匡超人则是拿着考卷回到考位,然后开始认真答题,等到第三、四次放牌的时候才交卷离开。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等到发榜的时候,金跃就很顺利的考中了秀才。
替考的事儿顺利办成后,潘三就和匡超人一起回了家,然后潘三就拿出二百两银子给了匡超人,说是替考的报酬。潘三对匡超人说:“二相公,你这回一下子得了这么一大笔钱,可别乱花,得做点正经的营生。”匡超人就不解的问:“啥算正经营生啊?”
潘三说:“你现在守孝期也过了,可还没成家呢。我有个朋友姓郑,在巡抚衙门当差,人也特别老实,他们父子都在衙门里做事。他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于是就托我帮忙说媒。我一直想着你俩挺合适的,年龄、相貌都非常的般配。之前因为你手头不宽裕,我就没认真去提这事儿。现在只要你愿意,我去说肯定能成。你要是入赘到他家,以后一切彩礼、办喜事的花销,我还能再帮你一把。”
匡超人连忙说:“三哥你这么为我着想,我哪有不愿意的?可我现在手里就有这笔银子,怎么好再让你破费呢?”潘三解释说:“这你就不懂了吧?你老丈人家房子又小又窄,就算入赘过去,估计也住不长。你得留点钱,以后自己买房子。等将来成了家,要是在添丁进口,那花销可就大了,这跟你一个人在外面漂泊可不一样。咱俩就跟亲兄弟似的,我再帮你几两银子算啥?等你以后发达了,还怕你不记我的好?”匡超人听了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之后,潘三就去跟郑老爹说了这事儿,还拿了女方的生辰八字回来。匡超人只给了潘三十二两银子,让他帮忙买首饰、在做四件新衣服,当作彩礼送了过去,还选好了十月十五这天入赘。
到了十月十五那天,潘三准备了几个菜,就请匡超人来吃早饭。吃饭的时候,潘三说:“二相公,现在我是媒人,今天就由我送你去郑家。这顿饭就当是你请我这个媒人的了。”匡超人听了直乐。两人吃完早饭后,潘三就让匡超人洗了澡,里里外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行头,头上戴着新头巾,脚下蹬着新靴子,潘三还拿出一件崭新的宝蓝色绸缎长衫给他穿上。
良辰吉时一到,两人就坐上了两顶轿子,前面打着一对灯笼,就往郑老爹家去了。郑老爹家住在巡抚衙门旁边的小巷子里,临街有一间门面,屋子总共三间。等匡超人到了门口,郑家就故意把门关上了。潘三看这情况,就拿出二百文钱当作开门红包,门这才打开了。
随后郑老爹就迎了出来,两人一见面,这才发现原来他们就是当年同船回乡的人,都觉得这门亲事真是缘分天注定。匡超人先是拜了老丈人,又进去拜了丈母娘,和郑家的小舅子也相互作揖行礼。随后郑家就摆下酒席招待众人,潘三吃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
郑家把匡超人请进新房,匡超人见新娘端庄秀丽,长得十分好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两人按照习俗举行了婚礼,这里就不多说了。第二天一早,潘三又送了一桌酒席过来,算是给匡超人庆贺新婚。郑家又把潘三请来作陪,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一整天。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因为郑家房子太小,住起来不方便,潘三就帮匡超人在书店附近租了四间屋子,租金四十两银子,还买了些桌椅、家具,又帮着搬了进去。匡超人请邻居们吃了顿饭,又买了两石米,之前替考的那笔银子就花得差不多了。还好有潘三的帮忙,买的东西都挺便宜;再加上书店找他选编文章,得了几两选编费,又卖了些样书,这才勉强能维持生活。过了一年多,匡超人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夫妻俩感情也一直很好。
有一天,匡超人正站在家门口闲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