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子钱、屠户钱,到现在都不还,每隔两个月人家就来家里闹,你说这像什么话!”严致和也无奈地说:“我都不好意思说。不瞒二位舅爷,我家虽说还有几亩薄田,我们夫妻四口在家过日子,平时连一斤猪肉都舍不得买。小儿子想吃肉了,就去熟食店花四个小钱买点哄他。可我哥呢,一点田地都没有,家里人口又多,每过三天就要买五斤肉,还非得煮得稀烂;上顿刚吃完,下顿就去门口赊鱼。当初分家的时候,我们田地都是一样多,他就这么把家业全败光了。现在居然偷偷把家里的花梨木椅子从后门搬出去,换肉馅包子吃,你说这可怎么办!”
两位舅爷听了也是哈哈大笑,笑完说:“别净说这些烦心事,都耽误我们喝酒了,赶紧拿骰子来!”说着就把骰子递给大舅爷,说要行“状元令”喝酒。结果喝酒玩游戏的时候,两位舅爷好几次掷出“状元”,喝了几十杯酒。奇怪的是,那骰子就好像故意和严致和作对一样,他一次“状元”都没中。两位舅爷拍手大笑。这酒一直喝到四更天,他们才跌跌撞撞地被人扶着回家去了。
从这之后,严致和妻子王氏的病就越来越重了。每天都要请四五个医生来瞧病开药,用的都是人参、附子这些贵重药材,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王氏躺在床上起不来,严致和小妾赵氏就在旁边伺候汤药,照顾得特别周到。赵氏看王氏病得厉害,夜里就抱着孩子坐在床脚边哭,哭了好几回。有天夜里,赵氏哭着说:“我只求菩萨把我带走,保佑大娘的病能好起来。”王氏说:“你别犯傻,每个人的寿命都是定好的,谁又能替谁啊?”
赵氏接着说:“不是这么个理,我死了没什么大不了,但大娘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老爷肯定得再娶个正房。如今老爷四十多岁了,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再来个后娘,各疼各的孩子。老话说‘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这孩子怕是养不大,我横竖也活不长了,还不如早点替了大娘,说不定还能保住孩子的命!”王氏听了,也没接她的话。
从那以后,赵氏就天天含着眼泪,煎药熬粥,一步都不离开王氏。一天晚上,赵氏出去了一会儿没回来。王氏就问丫鬟:“赵家的去哪了?”丫鬟说:“新娘(小妾)每天夜里都在院子里摆上香桌,哭着求老天爷,说要替奶奶生病,保佑奶奶快点好。今晚看奶奶病得重,所以出去得早。”王氏听了,将信将疑。第二天晚上,赵氏又哭着说了这番话。王氏就说:“你怎么不跟老爷说,要是我明天死了,就把你扶正做正房?”
赵氏赶紧让人把严致和请进来,把王氏的话转述了一遍。严致和一听,连忙说:“既然这样,明天一早就要请两位舅爷过来把这事敲定,得有个凭证。”王氏摆摆手说:“这事你们看着办吧。”
严致和一大早就派人去请王氏的两个哥哥,也就是他的舅爷。舅爷来了之后,先看了看药方,商量着再请名医来瞧病。说完这些,大家到王氏房里坐下,严致和把王氏的想法说了出来,还说:“老舅,你们亲自问问令妹吧。”两人走到床前,王氏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指着孩子,点了一下头。两位舅爷看了,脸色阴沉,却是一句话都没说。
过了一会儿,大家就到书房吃饭,吃饭期间谁都没提这事。等吃完饭,大家又被请到一间密室里。严致和说起王氏病重,忍不住流下眼泪:“你妹妹嫁到我家二十年,一直是我的贤内助!要是她走了,我可怎么办啊!前几天她还跟我说,想把岳父岳母的坟修一修。她自己攒的一点东西,想留给二位老舅做个纪念。”说完,他把仆人都支出去,打开一个柜子,拿出两封银子,每封一百两,递给两位舅爷:“舅爷可别嫌少。”两位舅爷赶紧伸手接了过去。
严致和接着说:“你们可别多想。以后办丧事,需要花钱准备祭品,就都由我来操办,到时候请老舅来主持行礼就好。明天我再派轿子把两位舅奶奶接来,令妹还有些首饰,也留作纪念。”把这些都交代完,大家又回到外面坐着。这时有人来拜访,严致和就去陪客了。等他回来,就看见两位舅爷哭得眼睛通红。王仁说:“刚才我和家兄还在说,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