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段佳话?”
宝玉一听,能和黛玉“名正言顺”地更亲近,还能效仿他欣赏的“义士”行为,顿时喜得抓耳挠腮,连连道:“好!好!这个主意妙极!我这就去跟林妹妹说!”
法正赶紧拉住他:“哎,宝二爷莫急!此事需诚心正意,不可儿戏。待我择一吉时,备好香案,你们再郑重盟誓不迟。”
搞定了一个,法正又去找黛玉。他对付这小才女,换了套说辞,从“知音难觅”入手,大谈伯牙子期,又说世间真挚情谊难得,若能得一知己兄长,如同有了依靠,于她这客居之人更是慰藉。
黛玉本就心思细腻,敏感多思,听法正说得恳切,又想起宝玉平日待自己的好处,心中不免触动。但她毕竟矜持,只低声道:“这……只怕于礼不合,也唐突了外祖母和舅舅、舅母。”
法正早有准备,立刻搬出贾琏(含糊地)同意了,又强调这是“古风”,是“雅事”,终于说得黛玉微微颔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法正让茗烟偷偷找了个僻静的小院(据说是以前某个好静的老姨太住的,如今荒废了),又让袭人帮着准备了简单的香案、贡品。至于结拜的对象——关公像,这可难倒了法正。贾府是勋贵世家,拜的是祖先,哪有关公像?最后还是宝玉机灵,说:“我书箱里有一套《三国演义》的插画,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画像,剪下来贴上墙便是!”
法正看着那书本上单薄的关公画像,嘴角抽搐了一下,心想:关将军,对不住了,事急从权,您老就将就一下吧。
这日午后,趁众人歇晌,三人悄悄溜到了小院。香案摆好,那张从书上剪下来的关公画像贴在墙上,前面摆着几个苹果、梨子当贡品(袭人偷偷拿的),香炉里插着三炷清香。
气氛……有点诡异。
宝玉兴致勃勃,黛玉略显羞涩不安,法正则强作镇定,心中默念:关将军,刘先主,孔明先生……你们在天有灵,千万别怪我乱来,我这也是为了……呃,积德行善?
法正轻咳一声,开始主持仪式:“今日良辰吉日,法正(他用了本名,觉得这样比较正式)在此见证,贾宝玉、林黛玉,你二人虽非同胞,愿效桃园之义,结为异姓兄妹。自此以后,兄妹相称,祸福与共,守望相助。皇天厚土,实所共鉴!关将军在上,亦为见证!”
他示意二人跪下。宝玉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还拉了拉黛玉的袖子。黛玉犹豫了一下,也轻轻跪在一旁。
法正继续念(现编)誓词:“宝玉(黛玉),汝可愿与黛玉(宝玉)结为兄妹,视她(他)如亲手足,贫贱不相弃,患难不相离?”
宝玉大声道:“我愿意!” 声音洪亮,吓了黛玉一跳。
黛玉细声如蚊蚋:“……愿意。”
“好!拜关公!”法正指挥。
二人对着墙上那纸片关公,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礼成!法正松了口气,正准备说两句勉励的话,异变突生!
也许是跪得急了,也许是心情激动,黛玉起身时,身子一晃,用手帕掩口剧烈地咳嗽起来。宝玉顿时慌了神,也忘了刚结拜的“兄妹之礼”,习惯性地就凑过去扶住黛玉,急道:“妹妹怎么了?可是又受了风寒?快,我这就去给你找药!”
法正看着这对刚拜完把子就“搂搂抱抱”的“兄妹”,只觉得眼前一黑。这结拜的效果……怎么跟他预想的不太一样?
就在这时,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只见探春带着侍书站在门口,目瞪口呆地看着院内景象:香案、贡品、墙上贴的关公画,以及……正扶着黛玉、一脸焦急的宝玉。
探春眨了眨眼,惊讶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法事吗?”
法正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奇谋”眼看就要败露!他这蜀汉尚书令的一世英名(虽然没人知道),难道要毁在这贾府的后院里?
宝玉却浑然不觉,还兴奋地对探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