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价值重新评估...风险等级提升至‘中危’。”
元首做出了新的判断。
“需要更充足的准备,调动更多‘底蕴’。”
基于双方都需要时间进行调整、修复和准备下一轮更残酷战斗的现实。
在一种诡异的默契下,接触产生了。
末世七年二月二十日,通过特定的广谱通讯频道,星火同盟与“吞星之环”文明,达成了一项心照不宣的协议。
协议内容简单。
双方即刻起停止一切军事攻击行为。
各自后撤至安全距离。
协议有效期...未定。
这意味着,除了那个依旧被困在四维空间碎片中...
连“吞星之环”目前也无力解除或干涉的苍宙之外,惨烈的星海战火暂时熄灭了。
蓝星的舰队缓缓撤回近地轨道,修士们抓紧时间疗伤。
恢复灵力、总结经验、加固防线。
云霆壁垒悬浮于天际,时刻监视着远方的金属圆环。
而“吞星之环”也收敛了所有释放出的舰船与机甲。
庞大的环体表面光芒流转,似乎在进行着内部的调整与更大规模战争兵器的生产准备。
星海之中,呈现出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双方都知道,这和平如同玻璃般脆弱。
下一次交锋,必然更加残酷、更加致命。
这只是两个文明在生死存亡的碰撞中,一次喘息。
停战协议生效起,蓝星并未沉溺于虚假的和平,反而进入了一种科研狂热状态。
敌人的武器,就是最好的老师。
那些被击毁后拖曳回蓝星的四转、五转机甲残骸...
以及大量普通机甲碎片,成为了所有科研机构眼中无价的宝藏。
逆向工程,全面启动!
在星火联盟的协调下,一场规模空前的联合逆向工程迅速展开。
枭阳皇家科学院,凭借其深厚的科技底蕴,负责解析机甲的动力核心与能量传输系统。
清云研究院,依托其符阵与材料学优势,主攻装甲结构与道则固化铭文。
天京中枢塔,调动最强的算力,负责破解机甲的操控系统与内部逻辑架构。
九州符阵工会,则从修行角度,分析那些被剥离、固化的道则是如何与科技造物结合的。
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是,这些机甲内部,并没有类似“智星联邦”产品的知识产权加密或自毁程序。
这或许是因为“吞星之环”文明长期处于流浪和吞噬状态,科技树完全偏移。
并未发展出复杂的商业保护逻辑。
或者,他们认为自身科技层次足够高,无需此类设置。
这极大降低了逆向工程的难度和风险。
成果井喷,科技飞跃。
整个三月份,蓝星各大科研中心灯火通明,尤其是清云研究院,几乎是不分昼夜地运转。
海量的数据被分析,无数的设计方案被提出、验证、优化或推翻。
基于对敌方机甲技术的消化吸收,结合自身原有的科技与修炼体系,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单兵作战机甲(磐石·改)。
这是在原有的“磐石重甲”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颠覆性升级。
新型装甲采用模仿敌方机甲的复合金属与局部能量偏转图层。
重量更轻,防御更强。
最关键的是,内部集成了简化版的“辅助驱动系统”和“灵能-机械神经接驳技术”。
效果呢,也很明显。
一名一阶修士穿戴并接驳该系统后,能极大增幅自身的力量、速度与灵力输出效率。
综合战力,足以媲美二阶修士。
虽然制造成本高一些,但一旦量产列装,将彻底改变低阶修士的战场定位。
还有,无人作战单位—锐卒。
在经历了无数次控制系统崩溃、能量过载爆炸的失败后,清云研究院终于攻克了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