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刘祈是什么时候联系刘愿的,但在我按照刘祈的吩咐、走过去打开房门的时候,刘愿就已经站在外面了。
“嚯!”
刚一见面,刘愿就立刻满脸嫌弃的摆手扇风:“你这是抽了多少?怎么闻着像腊肉一样?”
我一怔:“我……”
“我没问你。”
刘愿用一个白眼打断我的话,视线随之越过我的肩头、落在客厅里的刘祈身上:“哥,你搞得有点太夸张了,小心物极必反。”
“别废话,赶紧带他过去吧。”
刘祈冷声回了一句,接着又想起什么“诶”
了一声:“路上给他讲讲,你是怎么区分我们的,说不定一会儿能用上。”
“知道啦!”
刘愿没好气的应了一声,随后满脸不耐烦的朝我一甩头:“走吧?哥——”
伴着一声阴阳怪气的尊称,我和刘愿也出了门。
虽然他对我的态度不算很好,但这家伙很听刘祈的话,还没走出几步、就开始给我讲他的辨认诀窍,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刚才开门、见面的短短瞬间里,我居然露出了三个破绽。
先的第一个破绽就是态度,刘愿说在我开门、看到他的那一瞬间,我的态度有点过于温和了,真正的刘祈是不会对他那么温和的。
但这个问题只存在他们兄弟之间,刘祈对其他人的态度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这个破绽其实也不太重要,不过接下来的第二个破绽就很重要了——眼神。
我因为“心理医生”
的经历、或者说是记忆,导致我在看到其他人的时候,眼神里更多的是观察和思考,但刘祈不是。
无论是前期的刑警生涯、还是后期被联合政府招募为秘密探员,刘祈的工作始终是跟罪犯、或者心怀鬼胎的嫌疑人打交道。
这就导致他在看一个人的时候,眼神会更具有侵略性,以及一种模棱两可、让人琢磨不透的“心中暗想”
。
就像我记忆中第一次“入梦”
、在警队停尸房里见到的刘祈那样,虽然他当时确实什么都知道,但就算他不是“锚点”
、什么都不知道,也会表现出一种好像知道什么的感觉。
这是审讯心理学中,一种向罪犯进行隐性施压的小技巧,但我没有那种工作经历,现在想练习也来不及了——好在我也懂一些心理学,可以通过其他技巧来表现这种状态。
比如经常性的反问“是吗”
,或者尽量不眨眼、似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