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半透明的幽蓝光点浮在空中,像有人在一块透明的凝胶里、撒了一把质量不算太好的蓝宝石。
看着它们星星点点的散落分布、强烈的熟悉感涌上心头,我先想到的,就是曾经在黄家村附近、那条“朝圣之路”
上所看到的星图。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就消失了。
一方面是我如今已经知道,当初看到的那副星图,来自“吉迪姆”
背井离乡之前的母星,而不是太阳系的主小行星带,另一方面是这里显示的“星星”
数量,远不如那副星图上的繁琐复杂。
是的,主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
们,并没有我从前预想的那么多。
按照威廉·凯恩的介绍,此刻ira上所显示的,是第五行星轨道上、以“虫洞”
为中心的、半径约2500公里的球形区域。
如果放在宇宙的尺度上,这可能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对人类来说这已经很大了,毕竟月球的平均半径、也才只有1740公里左右。
可就算是这样一片广袤的空间,漂浮在这里的小行星数量却少的可怜——具体数量我暂时还不清楚,不过想数清楚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据威廉·凯恩所说,这种“稀疏”
一方面是因为“虫洞”
的出现、所造成的物质真空区。
另一方面是在过去的两亿年中,漂浮在主小行星带上的各种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相互靠拢、碰撞,聚合成诸如谷神星、灶神星等较大的个体,也就没有更多的物质可以用在数量上了。
所以无论是稀薄的数量、还是具有标志性的相对位置、亦或是图像来源,都可以确定我此时看到的这幅景象、与“朝圣之路”
上的星图没有任何关系。
“到底在哪儿看过呢……”
我苦恼的挠着头,一旁的威廉·凯恩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见我一直不理他,便也没再打扰我、继续忙着指挥去了。
威廉·凯恩似乎对这台ira非常熟悉,去到操作台之后,没几秒就启动了一个观测强化的功能。
随着这个功能开启,ira所显示的全息图像也摇身一变——区域内所有的小行星、甚至算不上小行星的细碎岩石,统统被换成了橘红的颜色。
至于那些搭载核武器的航天器,依然保持着半透明的状态,但却分成了黑白两色。
“颜色不同,是由于搭载的武器类型不同。”
威廉·凯恩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