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随后露出一个局促的笑容:“但我必须先说清楚,我现在拥有两部分的认知,分别是作为高维生命的我,以及作为人类的我。”
“……双重人格?”
“不是,而是……算了不重要,总之作为高维生命的我,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但作为人类的我的认知,可能无法准确解释,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
威廉·凯恩扶了扶眼镜,脸上明显露出几分疑惑——不是没听懂我的表述,而是他的汉语不太熟练,因为在陈金平用英语翻译之后,他脸上的疑惑就消失了。
然而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
在得到我算是肯定的答复之后,威廉·凯恩便开始了他的提问,而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能否利用“虫洞”
或是其他途径,完成维度、或者至少是空间内的“穿越”
。
这个问题让我沉默了几秒,但我不是没听懂,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虫洞”
本身的概念并不复杂,在我作为人类的认知中,有一个最经典、也最直观的例子,便是“一张纸上的a、b两点”
。
在常规的宏观空间、比如一张纸上,存在a和b两个点位,它们之间的最短距离、便是连接两点的那条直线。
但如果将这张纸弯曲、让a点和b点的位置进行重合,并用一支笔穿透纸面、在两点之间建立一条“隧道”
,便可以大幅缩短两个点位之间的“路程”
,而这条“隧道”
便是虫洞。
不过这些都不算重要。
重要的是据我所知,“虫洞”
只是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特殊解,是爱因斯坦和物理学家内森·罗森合作研究的时候,现的一种理论上应该存在的情况,所以它也叫“爱因斯坦-罗森桥”
。
换句话说,“虫洞”
并非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至少人类还没有确定“虫洞”
的存在、也不具备人工开启“虫洞”
的能力。
所以在我看来,威廉·凯恩的这个问题,就像在研究“中了彩票以后怎么花钱”
一样毫无意……
思路到这我忽然一愣,眼下的场合不算正式,但并不影响它的严肃性。
作为应对【大灾难】的讨论会议,威廉·凯恩于情于理,都不该在这种时候、讨论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除非它是有意义的。
“你们现‘虫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