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赶到了蜂巢基地,不过路上的两个多小时也没闲着。
杰德先凭借着他的记忆,画了一幅简略的、火箭射基地的地形图,然后以此为战术沙盘,推测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ecs0可能会使用的战术。
其实最主要的变量就是敌人的数量。
我们的战术目标,是阻止ecs0的人把gidi-u1-ga送回地球;而ecs0的目标刚好相反。
敌人的数量不同,所使用的战术也不尽相同,比如ecs0只有10人以下的话,肯定会重点保护控制中心和射塔平台,但如果他们有几十个人,甚至可能直接构建出防御阵地。
与之相比,我们的人手就稳定很多了。
杰德、利亚姆和孙文泽,还有他们从六号基地带来的三名护卫队员,就算再加上我和刘晓星,也只不过才八个人。
八个人去打阵地战肯定不够,所以最终定下的计划,就是两人一组分头行动,从几个方向各自尝试进入射基地、并全力阻止火箭射。
这跟我在战术研讨之前就提出的“分头行动”
不谋而合——虽然我当时没说具体的行动细节,不过确实都是分头行动。
于是杰德稍微怀疑了我的身份,毕竟无论我是011还是刘祈,都不该了解火箭基地的整体结构、也就不该提出这种战术。
但其实我提出分头行动,只是因为我不敢完全相信这些人、想尽可能的脱离人群而已。
不过这种事肯定不能当面说,所以我也没解释太多,只说之前在蜂巢基地的时候,闲着无聊随便看了一点资料。
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但这次行动是我提出的,所以无论我有多么可疑,都肯定不是ecs0。
短暂的怀疑暂时翻篇,杰德又在“分头行动”
的基础下,划定了每个小组需要的武器、车辆,以及到达射基地后的行动路线。
得益于这种事先准备,我们在抵达蜂巢基地后,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做好所有准备,并换了四辆调查部的车,继续出前往射基地。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出的时候是四辆车,但杰德在考虑了单兵作战能力之后,对“两人”
一组的人员架构做了修改。
其中杰德和利亚姆都是单人成组,六号基地的三名护卫队员虽然受过训练,可是从没经历过这种实战,所以安排他们三个人为一组。
至于最后一组,自然就是剩下的我和刘晓星、以及六号基地的护卫队长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