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设调整好心态,哼着小曲儿踏上了下山回村的路。
回到村里,郑建设领着瑶瑶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在村里各位长辈家之间穿梭,给长辈们拜年。
同时,他也借机瞅瞅村里各家的情况,琢磨着怎么帮大家挺过接下来的难关。
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端着几盘香喷喷的菜来到爷爷家,几十张桌子摆得满满当当,大家热热闹闹地参加村里的团拜会。
这可是村里的老规矩啦,本来是三十晚上的活动,可郑建设没回来,就推迟到了初三啦。
等饭菜都摆好之后,先是按照辈分列队分批给长辈磕头拜年,虽然这个时期不提倡磕头,但是村里人都是同族同姓的,这种传统就被保留了下来。
其次是吃饭聚餐,按照辈分,分别坐在不同桌上,大家依次给长辈们磕完头,祝福声此起彼伏,更有磕头时彼此碰撞,现场热闹非凡。
长辈们笑得合不拢嘴,纷纷给晚辈们着瓜子和花生。
随后,大家围坐在桌旁,开始享用美食。
桌上的菜肴丰富多样,虽然都是普通的家常菜,但也有肉,比如鸡狗,猪肉等,香气四溢。
大家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拉着家常。
郑建设和几个年轻的村民聊起了外面的世界,分享着自己在城里的见闻和工作经验,还不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
有人提议唱戏,几个年纪大的长辈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唱起了戏曲,大家跟着节奏鼓掌。
小孩子们则是那么零散的小鞭和香在放着的,
团拜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拿着自个碗筷散去。
郑建设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温暖,他暗暗誓,一定要尽自己的所能,让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时间过得很快,郑建设和瑶瑶在村里过了愉快的两天,当然这期间郑建设也是偷偷上山练了练枪,虽然不能百百中,但也是能做到十中五六,到了初四由铁栓叔赶着牛车把在工厂上班的人送到里城里,当然包括郑建设和瑶瑶,自行车则是轮换骑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