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要开始了,等零部件生产或改造完成,就是组装成品的时候了!”
虽然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但不知道为什么,等目标即将达成的时候,张元林却没来由的产生了兴奋与激动的情绪。
不过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工程师们,他们的表现比张元林更加明显,紧紧攥着拳头的,咬着牙的,绷着脸的,还有来回踱步的。
整体的基本框架其实已经准备好了,那都是一个壳的事儿,只要看得过去就行。
关键是核心部分的零部件必须严格的按照技术要求来生产,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到整体的运转和使用,要不然这么多工程师铆足劲儿折腾这么久是为了啥?
要是都想易中海和贾东旭那样瞎搞,只关注外表,不考虑内部结构的精度和配合度,做的全是豆腐渣工程,那国内的工业水平怕是永远都发展不起来的。
机器轰鸣,伴随着刀具切割的声响,一张又一张的图纸送到操作工的手里,又伴随着成品送回,然后把成品件按照装配要求进行安装。
慢慢的,一个空壳里面渐渐充实起来,也让工程师们的心悬到了高处。
最后,到了仅剩的几个核心零部件,其中就有凸轮。
由于车床可加工的东西有限,因此铣床就显得不可或缺了,但铣床的操作会更加考验技术,因为需要两抽联动,关乎到插补运动的误差,一个没操作好就会改变切割路线,误差就不说了,连整体的形状都会发生偏移。
要是方方正正的东西也就算了,直接拉到底就完事,可偏偏有个凸轮在,这是有曲率的东西,纯靠手动加工就非常考验操作工的技术水平了。
张元林过来也就是为了盯着凸轮的加工过程,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东西。
如果是数控机床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电脑操控比人类的手动操控精准太多,只要程序没问题,机床没问题,最后的成品就不会有问题。
终于,轮到了加工凸轮,每一个工程师都屏气凝神,生怕自己发出的声响会影响操作工的操作。
可他们越是如此,操作工就越紧张,而且还是操作工这种很难加工的东西,没一会儿的功夫他就满头大汗,精神方面也高度紧张。
面对这种情况,张元林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样下去还做个屁啊,肯定上一次失败一次,浪费材料不说,人的心态越来越崩,这还怎么干活?
眼看着经验丰富的老操作工连续失败了三次,张元林险些就冲上去自己动手了,但他还是忍住了,因为还没到最后,自己总得再给对方一些机会。
自己是机修工,不是操作工,不到万不得已,张元林也确实不想出手。
不过非要出手张元林也是有理由的,我机修工啊,经验丰富啊,大小设备都修过,手稳的很啊,那我切割一个凸轮也没啥毛病吧?
要实在不行,我只能象征性的浪费几块材料了,总之,有我张元林做保底,问题不大!
……
与此同时。
杨厂长正在专心办公,审批文件。
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杨厂长的事儿很多,尤其是到了公休日的前一天,日常要忙的事情直接翻倍。
因为杨厂长不仅要完成当天的工作,还得为下个礼拜的生产计划做准备,比如开会,比如动员,比如确定人员,材料,设备工具等,要确保生产任务不能落下。
还有就是对接上头下发的红头文件,按照指令去做事,要保证服从命令且?
??格执行。
当然也有各大股东的一些要求,杨厂长同样得放在心上,毕竟工资是他们发的,必须得顾上。
眼看着临近午饭,杨厂长放下手中的文件和笔,揉了揉太阳穴,然后起身活动了一下,准备吃过饭继续工作。
这时房门被敲响,随着杨厂长一声“请进”,结果是秘书走了进来。
“怎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