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留下两道并行的辙痕,像一对相依的影子,引得街坊们都探出头来喝彩,孩子们追着自行车跑,银铃般的笑声洒满街巷。
到了南锣鼓巷口,一群扎着羊角辫的孩子突然涌上来,举着脏兮兮的小手要喜糖。周光明早备好了鼓鼓囊囊的糖袋,水果糖的甜香混着孩子们的喧闹散开,“洛叔叔新婚快乐”“嫂子真漂亮”的喊声此起彼伏,像一串跳跃的音符。
洛尘正笑着分发红包,却听见隔壁95号院传来尖酸的嘟囔,像一根刺扎进热闹的氛围里。贾张氏叼着颗水果糖,糖纸黏在嘴角,像块丑陋的膏药,她斜着眼跟杨桂花嘀咕:“当所长的结婚就这排场?糖都只给两颗,真是铁公鸡!换了我家东旭,非得摆上三大桌!”
杨桂花翻了个白眼,撇着嘴:“有得吃就偷着乐吧,人家洛所长肯给你糖就不错了,也不瞧瞧自己那德性。”
洛尘脚步一顿,灵力在耳际轻轻震颤,将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他瞥了眼院门口那抹臃肿的身影,眼底闪过丝冷光,像淬了冰。这老虔婆整天搬弄是非,上次还偷摸往他家菜窖扔烂菜叶,真当他不知道?
“喜欢嚼舌根?”他指尖在袖中捻了个诀,唇角勾起抹冷峭的笑,“正好让你见见老贾,省得总惦记着召唤他。”
风突然卷着几片落叶掠过墙角,像一声低泣。贾张氏莫名打了个寒颤,后脖颈凉飕飕的,嘴里的糖顿时没了滋味,苦得像吞了黄连,她啐了一口,骂骂咧咧地缩回院子。
做完这一切,洛尘眼底的冷意散去,又变回那个温和的新郎。他等着晚上那场“好戏”开场,带着于曼丽回到99号院。进屋时,程有才已端坐在堂屋正中,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神情肃穆。
婚礼仪式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程有才清了清嗓子,拿起结婚证,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嗓音宣读内容,一字一句都透着庄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他特意强调婚姻的合法性和“自由平等”的意义,这是区别于传统婚礼的关键环节,带着鲜明的年代印记,听得众人频频点头。
这个年代结婚的新人,总会向墙上的领袖像鞠躬。洛尘和于曼丽并肩而立,对着画像深深鞠躬,动作整齐划一。随后,洛尘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誓言词,声音沉稳有力:“我洛尘,愿与于曼丽结为夫妻,互敬互爱,共同劳动,为建设新中国奋斗终身!”于曼丽也跟着念,声音虽轻却坚定,像一株迎着风的芦苇。
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下,仪式完成。洛尘和于曼丽被送入婚房,屋里的红被褥绣着龙凤呈祥,桌上摆着花生、红枣、桂圆、莲子,寓意着早生贵子。
洛尘转身来到外面招待宾客,院子里早已摆开十几桌宴席,酒香混着菜香飘得老远。皇主和阁老等人虽未能亲自到场,却都派护卫送来了贺礼。
皇主送来的是一幅字,装裱在精致的木框里,上面用苍劲有力的笔锋书写着“为国为民”四个大字,墨色饱满,透着一股浩然正气。阁老送来的是他常年佩戴的钢笔,笔身磨得发亮,还带着主人的温度;阁老夫人挑选的一对魔都牌手表,表盘锃亮,表带是柔软的黑色皮质,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其他几位阁老也送来了贺礼:有珍藏多年的茅台佳酿,瓷瓶上的标签已有些泛黄;有精美的玉雕摆件,玉质温润,雕着松鹤延年的图案……一件件礼物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引得宾客们啧啧称赞。
这一天,洛尘家热闹非凡,往来宾客络绎不绝。大厨吴师傅特意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徒弟打下手,灶台前火光熊熊,炒勺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他做的菜色香味俱全:红烧鱼色泽红亮,汤汁浓稠;大肘子油光锃亮,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穿透;卤肉拼盘肥瘦相间,卤香四溢……引得众人连连夸赞,筷子动得飞快。
洛尘看着吴师傅忙得满头大汗,不仅工钱给得足足的,还特意拿出一斤特供大红袍茶叶,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又递上两条特供中华烟,烟盒上的烫金标志闪着光。“吴师傅,辛苦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
吴师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连连作揖:“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