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保费投保,结果当年柑橘市场价果然低于预期,保险公司很快就赔付了她的损失,让她避免了“白忙活一年”的困境。
“以前我们只管种,不管卖,价格好不好全看老天爷和收购商的脸色。现在有了‘农金云’,我们心里有底了,种得安心,卖得也舒心。”王大姐笑着说,她用赔付款又买了几台小型植保无人机,现在她的果园也实现了部分机械化管理。
**四、科技向善,弥合鸿沟:数字普惠的温度**
秦枫始终认为,科技是中性的,但运用科技的人是有温度的。金融科技赋能三农,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关注那些可能被数字浪潮遗忘的角落,努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为此,“农金云”在全国县域和乡镇广泛设立了“助农服务站”,配备了专业的“助农员”。这些助农员大多是当地熟悉情况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帮助年纪大、不熟悉智能手机的农户注册使用APP、申请贷款,还会手把手教他们使用各种农业科技设备,解读市场信息。
秦枫的父亲,那位起初对智能手机都敬而远之的老农民,如今也能在助农员的指导下,通过“农金云”APP查看自家麦田的墒情报告,接收病虫害预警,甚至还会用视频连线专家进行远程咨询。“这东西真方便,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靠数据,靠谱!”老爷子对“农金云”赞不绝口。
“农金云”还特别关注农村女性和返乡青年创业者。针对农村女性在获取金融资源方面可能面临的额外障碍,他们推出了“巾帼贷”,提供更优惠的利率和更便捷的服务。对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他们则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和专项信贷支持,鼓励他们带回先进理念和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云南大山里的彝族姑娘阿依莫,就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她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几年,看到家乡的优质野生菌因为交通不便、缺乏品牌而卖不上价,毅然决定回乡创业,成立了一家农产品电商公司。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物流不畅、销路打不开,让她一度想打退堂鼓。
“农金云”的助农员找到了她,帮她注册了平台,根据她的创业计划书和前期小批量的销售数据,很快为她匹配到了一笔50万元的“返乡青年创业贷”。更重要的是,“农金云”平台还为她对接了物流合作伙伴,提供了精准的市场需求分析,并帮助她申请了农产品溯源认证。
如今,阿依莫的野生菌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还开发出了菌菇酱、干货礼盒等深加工产品,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寨的乡亲们增收致富。“以前我们山里的好东西‘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有了科技和金融的帮助,它们终于能走出大山,被更多人知道和喜欢。”阿依莫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五、星河汇聚,照亮未来:金融科技的时代使命**
秦枫的思绪从阿依莫的笑容拉回到眼前的手机屏幕。沐沐已经跑累了,正坐在爷爷的腿上,小手比划着给爷爷讲“机器人播种机”的故事。父亲的脸上,是秦枫从未见过的舒展和欣慰。那是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陆家嘴的灯光依旧璀璨。但此刻在秦枫眼中,这片城市的繁华与屏幕那端麦田的新绿,不再是割裂的两个世界,而是通过金融科技这条无形的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正源源不断地流向乡村;乡村的活力、希望、价值,也正通过数据、产品、故事反哺城市。
“农金云”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共同驱动的结果。秦枫和他的团队,只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在正确的赛道上做了正确的事情。
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金融科技赋能三农,依然任重道远。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农户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挑战,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标准化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都是“农金云”乃至整个行业未来需要持续攻克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