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手,苍白的手指再次指向鼎身上那复杂玄奥的山河纹路:“鼎身山河图,即帝国舆图之映照。意念强度,决定显化之清晰与速度。方才之象,怨念深重,如沸如灼,故能瞬息显化,虽模糊,其情其意却如亲临。”她的指尖在鼎身上缓缓移动,掠过代表不同地域的纹路,“寻常之念,若涓涓细流,汇聚成溪,鼎亦有所感,显化则为区域之光晕强弱、色泽冷暖。喜乐则暖光充盈,安宁则光华平和,怨愤则寒光流转,动荡则光晕驳杂。”
“至于时效,”海兰的指尖最终停在鼎口边缘,“意念生发,鼎即感应。然显化与否,显化为何种形态,一则取决于意念之强度与集中度,二则取决于掌鼎者之意志与精血引动。意念本身,自生发至被鼎感知,近乎无间。然若要将其从亿万杂念中清晰提取、具象显化,则需掌鼎者付出心力引导,如同沙中淘金。鼎之伟力,在于其能汇聚、甄别、显化,而非全知全能、事无巨细皆投影于前。”
她的解释清晰而冷静,如同一道冰冷的逻辑之光,为众人拨开了山河鼎神异力量的部分迷雾。它并非无所不能的“神之眼”,它更像是一个无比精密的、以帝国疆域为基座的“民心共振仪”和“情感显化器”。它的能力有边界,有代价(掌鼎者的心力与精血),但其核心功能——将抽象的民心民意转化为直观可视、可被权力核心感知的“信号”——已然逆天!
云星河眼中星辉流转,大脑飞速运转,消化着海兰的每一句话。他敏锐地抓住了关键:强度、集中度、掌鼎者引导!这意味着,山河鼎在未来的运用中,既可以作为宏观的“国运晴雨表”(通过观察鼎身不同区域光晕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微观的“重大民意事件探测器”(当某个地区出现强烈、集中的民怨或民愿时,可被主动引导显化)。这大大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它并非只能被动等待“沸点”,而是能主动“调焦”!
“如此说来,”云星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思路愈发清晰,“此鼎不仅可预警如苍梧大旱般的天灾人祸所引发的剧烈民怨,更可日常观测帝国各地民心之大致向背、民生之基本状态?甚至,若有涉及国策之重大争议,民意分歧巨大,亦可尝试引导鼎力,显化不同民意的多面景象,为决策提供更全面的参照?”他提出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应用方向。这尊鼎,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共和议事”中,一个超越所有争论、直接呈现底层民意的终极参考坐标!
海兰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云星河的推演:“理论可行。然需掌鼎者修为精深,意志坚韧,且需耗费巨大心力精血,非等闲可为。显化多念,尤耗神元。”她再次强调了代价,这无疑是为山河鼎的使用权限和能力设定了一个极高的门槛。它绝非可以随意滥用的工具。
花万顷听着海兰的解释和云星河的推演,心中的算盘拨得飞快。限制?代价?这反而让他松了一口气,也让他看到了某种“操作”的空间。他捋了捋精心修剪的胡须,脸上重新堆起惯常的、带着几分圆滑的笑容,开口道:“海兰族长所言甚是,此等神器,威能逆天,运用自当慎之又慎,非德才兼备、修为高深者不可掌之。云相构想亦是高瞻远瞩,若能以此鼎为凭,洞悉民瘼,明辨得失,实乃帝国之福,苍生之幸。只是……”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此鼎既为共和之基,关乎国运根本,其执掌之人选,其运用之章程,当如何定夺?总需一个万全之策,既保神器不滥用,又使其能真正通达天听,泽被万民。此乃当务之急啊。”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最关键、也最敏感的环节——山河鼎的归属与使用规则。这才是权力重新分配的核心!
林莽山冷哼一声,对花万顷的弯弯绕绕显然不以为然,但他也明白此事的关键。他沉声道:“神器择主,自有其道!海兰族长能得鼎认可,显化万民意念,已是明证!至于章程,首要便是解决眼前苍梧之困!人命关天,岂容拖延!”他始终将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辰磐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如大地:“鼎之归属,当以德以能,更需与地脉相契者。海兰族长执掌此鼎,沟通地脉,显化民意,乃天意所示。然共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