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问笑了,售货员说,大婶呀,这盆不叫洋瓷盆,叫瓷盆。
洋瓷盆是从外国进的,咱这盆是自己国家生产的。
人家一解释,俺娘笑了,说俺也没进过学堂,也不懂啊。
俺娘说不懂,人家售货员分别把几个样子的瓷盆价格给俺娘说了一下。
大的四块二毛钱,小个三块六毛钱,这个是三块五毛钱。
俺娘看了几种盆,想买,没买。
就是心疼钱,回来了。
晚上了,俺娘给我们说起白天去供销社的买盆子的事来,还笑呢。
俺娘说,家军,洋瓷盆改名了,叫瓷盆了。
你也不跟娘说。
俺娘说,我笑笑,我知道,俺娘没上过学。
我赶快给俺解释,我说娘,那不是改名,以前,旧社会,咱国家轻工业不达,特别是晚清时期,轻工业几乎没有,就从外国进来一些物品,像布,叫洋布;火柴,叫洋火;点灯的油,叫洋油;铁叉,叫洋叉;瓷盆,叫洋瓷盆,还有袜子,叫洋袜子。
现在咱国家这些都能生产了,就不带洋字了。
“啊,三哥,是这样啊。”
第二天了,俺娘还想买瓦盆。
叫俺爹上三甲子屯了,俺爹到那瓦盆窑地一问,瓦盆有两年多就不生产了,现在转产了,生产砖了。
没过几天,俺娘说,家军,娘思想落伍了,还是你上供销社吧,到那买瓷盆去吧。
俺娘给我二十块钱。
我说娘你多给我拿五块钱,我到那,要是看到别的东西,我想买点呢。
我给娘说,实际我是想找李晓杰家去,借她家的自行车,骑着上富锦买去。
我考虑富锦百货多,买盆能便宜。
我到李晓杰家,我说借自行车,李晓杰说哥,二哥结婚,怎么不告诉我呢。
我说咱家苫房子你去了就行了吧。
走吧,愿去,我上富锦买瓷盆去,你跟着去吧。
“好啊,这还够意思。”
我们说着,骑着自行车就去富锦了。
到富锦,我叫李晓杰帮我选,我说选好了,吃饭点。
我们说着,笑着,挑选着盆子,一下子买了六个瓷盆,大小不一,盆里都带花,看着美极了。
回来晚上了,几个小弟弟,抢着看盆子,大家都说好,说我会选。
俺爹给俺娘说,你看家军买的这瓷盆有多好,时代f展了,年轻人进步了,俺娘也笑着点头,直说确实好看又实用。
从那之后,家里做饭就用上了这些瓷盆。
队里的人看到俺家的瓷盆,都纷纷夸赞,还有人打听是在哪买的。
俺娘也不再念叨瓦盆便宜了,反而跟旁人说瓷盆的好处。
后来,队里不少人家也跟着买了瓷盆。
日子一天天过去,俺依旧跟着队里干活记工。
有一天,队里决定要搞个大丰收庆祝活动,需要借很多餐具。
俺想起自家办喜事时借盆的经历,主动提出帮忙去借。
这一次,大家借的大多是瓷盆,不再是瓦盆。
活动办得热热闹闹,瓷盆也没出啥差错。
经过这件事,俺越觉得买瓷盆是个正确的决定,时代在变,家里的生活也在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