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地球交响曲 > 第364章 可克达拉:军垦新城,边地之光

第364章 可克达拉:军垦新城,边地之光(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长生苟道:开局吹唢呐,送葬修仙 全职高手:镇世枪神,女友苏沐橙 斗二:女神系统,开局雪帝收养 柯南:猫猫和酒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完美世界:从灵台方寸山开始 只剩七天寿命?先休渣夫再杀全家 重回七零:跟着小白脸爸进城吃软饭 天宇宫阙 穿越七九,我要娶祖孙三代的女神 春缚卿卿

告别伊犁的草原暮色,我沿着伊犁河支流一路西行。阳光透过初春的云层,洒在远方刚刚翻过的土地上。那一块块整齐的耕地,仿佛被刚醒来的农夫亲手抚平,等待生长的奇迹。

这一站,我来到了可克达拉——这座因屯垦戍边而诞生的新兴城市,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也是边疆现代化建设最前沿的缩影。在它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军垦人用岁月和汗水铸成的丰碑。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64章,可克达拉。

从戍边营盘到春日新城,

这是祖国西陲崛起的一个回声。”

可克达拉,维吾尔语意为“绿色峡谷”。站在城市东南的高地俯瞰,整座城市像一幅被打磨过的蓝图——笔直的街道、整齐的楼房、宽阔的广场、洁净的绿化,一切都透着计划性与新生的秩序。

陪同我的讲解员是位来自第师团的青年干部,名叫刘砚。他指着城市中心的塔楼说:“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现在已经是拥有高铁、高校、医院、电商产业园的边疆样板。”

他自豪地告诉我:“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是从‘零以下’开始。”从调水到基建,从人烟稀少到十万人口,从戈壁风声到孩童笑语,这一切,都是几十年戍边者心血的回响。

我写下:

“可克达拉,是祖国版图上

用汗水和信仰硬生生画出的点,

它不是被历史选择,

而是自己用努力赢得未来。”

城市广场旁,是一座兵团纪念馆。我走入展厅,看见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是一排排泥墙房,一辆辆架着水罐的拖拉机,一双双扎着布鞋的脚,一个个穿着军装笑着挥锄的年轻人。

我站在一段影像前,纪录片正播放着可克达拉第一批兵团人开垦荒原的片段。风沙扑面,锹镐翻地,他们唱着军歌、搭起地窝子,种下第一棵树、建起第一所学校。

一位老兵团员回忆:“我们没有城市,但我们有信仰。”他的眼神坚定,仿佛他不是在回忆,而是在继续生活在那个年代。

刘砚轻声说:“这些老前辈,有的已经长眠在这里。他们用一生换来今天的秩序。”

我写下:

“可克达拉,是时间的儿子,

每一片砖瓦都藏着风沙的骨血,

每一道街道都是信仰的延伸。”

离开城区,我随农业局的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城郊的现代农场。路上是一望无垠的田垄,刚刚灌满水的滴灌管道密布其间,初绿的麦苗探出头,春风拂过,一片片地毯般的绿浪轻轻起伏。

“别小看这些田地。”司机老王指着窗外笑说,“这可是新疆西部高产棉区和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年年都有全国参观团来这取经。”

在一座现代化的智能温室里,我看到哈萨克青年阿利木正在远程控制滴灌系统。“手机点一下,水就进地。”他骄傲地说,“这不是农民,这是高科技工人。”

农业之外,电商、物流、纺织、果品加工等产业也在这座城市迅速聚拢,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留在了家乡,甚至吸引了外省创业者前来落户。

我写下:

“可克达拉不靠奇迹,

靠的是一铲一锄、一键一屏。

它用智慧与坚韧,

在边陲写下经济的春天。”

兵团城市有一个特别之处:生活和建设不是两张面,而是一体共融。在可克达拉,文化广场、育婴室、图书馆、退役军人之家,彼此交错又井然有序。

我走进一家老年活动室,一群退役老兵正围坐打牌、看报、喝茶,有人边剪报边讲解国际新闻。墙上挂着醒目的字:“退役不褪色,离岗不离心。”

而在中小学里,孩子们从小接受兵团精神教育,背诵“八千湘女”“开荒英雄”“胡杨精神”的故事,把“责任、纪律、奉献、集体”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的每一条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80小说网】 www.80xs.cc。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被爷爷逼婚后遭不住了,七爷掐腰猛宠 灵气复苏我是警察我要打击犯罪 闷骚前男友空降,成了我老板 你选白月光,离婚撤资你哭啥? 我,觉醒龙躯虎体,干啥都很猛 开局成为老登让精神小妹崩 人处绝境 胜者即是正义,分奴圣骑怎么你了 人途亨通 权力巅峰:美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