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系着蓝布围裙,看到他们进来,热情地招呼:"快坐快坐,今天刚从海里捞的石斑鱼,还有刚挖的海蛎,要不要尝尝?"吴巧巧凑到厨房门口看,只见灶台边堆着一堆海蛎,个个都圆鼓鼓的,她回头喊:"张强快看,这海蛎比你昨天挖的还大!"
午饭的菜很快就端上来了。清蒸石斑鱼躺在青花瓷盘里,鱼身上撒着翠绿的葱丝,汤汁清亮得能看见盘底;海蛎煎金黄酥脆,海蛎的鲜味混着鸡蛋的香味,飘得满屋子都是;还有一盘凉拌海菜,绿油油的,吃起来脆脆的,带着点海水的咸味。"这海蛎煎比民宿阿姨做的还好吃!"欧风琳夹了一块放进嘴里,眼睛亮晶晶的,陈伟赶紧给她盛了碗鱼汤:"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小心烫。"
吃到一半,大家为了"海蛎煎该不该放辣椒"吵了起来。吴巧巧觉得放辣椒才够味,张强却坚持原味最鲜,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差点把筷子都扔了。最后还是老板娘出面:"要不我再做一份放辣椒的?年轻人吃饭,图的就是高兴。"陈伟趁机起哄:"谁输了谁负责洗碗!"结果两人石头剪刀布,吴巧巧输了,她噘着嘴去洗碗,张强赶紧跟过去帮忙,两人在厨房又嘻嘻哈哈起来,惹得老板娘直笑:"现在的年轻人,吵吵闹闹的也真好。"
下午,他们沿着小路往灯塔走。灯塔是白色的,孤零零地立在岛的最高处,塔顶的玻璃罩在阳光下闪着光。守塔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看到他们来,笑着打开塔门:"上来看看吧,从上面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灯塔里面是旋转的楼梯,窄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吴冕夜走在最前面,嘴里哼着"孤勇者",苏晓琴在后面喊:"你小声点,别惊着老爷爷。"
爬到塔顶,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远处的海平面像块巨大的蓝宝石,几只海鸥在天上盘旋,翅膀被阳光照得发白。往近处看,青屿像片绿叶漂在海上,渔民的房子像散落的贝壳,渔船在海面上慢慢移动,像贴在蓝布上的白棋子。"哇,这也太壮观了!"钟莳梦举着手机拍照,"家人们快看这海景,美到犯规!"李行暐从背后搂住她的腰:"比咱们俱乐部的赛道视野还好吧?"钟莳梦点点头,突然指着远处的海岸线:"你看那片陆地,是不是咱们来时的东山岛?"
就在这时,老爷爷指着更远处的海面说:"那片海域,以前是咱们渔民最常去的地方,现在国家派了海警船巡逻,安全多了。"他的声音里带着点感慨,"我守这灯塔五十多年了,看着咱们的船队从木船变成钢船,看着海边的房子从草屋变成小楼,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好了。"
大家都没说话,静静地望着远方。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过来,拂过每个人的脸颊。陈伟想起自己开赛车时,赛道旁飘扬的五星红旗;想起lk俱乐部墙上挂着的"安全驾驶,为国争光"的标语;想起well l酒馆里,客人们聊起国家大事时眼里的光。他侧头看了眼欧风琳,发现她也在望着远方,眼里闪着亮亮的光,像是有星星落进去了。
"你说,咱们经营酒馆和咖啡馆,算不算也是在为这好日子添砖加瓦?"欧风琳轻声问,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栏杆上的漆。陈伟握住她的手,指尖的灵力温柔地包裹住她:"当然算。老爷爷守灯塔,渔民护海疆,咱们做好自己的事,让大家有个舒服的地方歇脚、聊天,这就是咱们的担当啊。"
吴冕夜突然拍拍苏晓琴的肩:"等回去,咱们咖啡馆搞个'海疆主题日'吧,我用灵力在咖啡上画灯塔,你做海蛎形状的曲奇。"苏晓琴笑着点头:"好啊,再让樊正索布置面照片墙,贴咱们今天拍的照片,告诉客人们咱们的海有多美。"
张强从包里掏出面小国旗,是他昨天在码头买的,此刻他把国旗系在灯塔的栏杆上,风一吹,国旗猎猎作响。"你看,这样就更像样了。"他笑着说,吴巧巧掏出手机给他拍照:"这张必须发朋友圈,配文'青屿灯塔下的中国红'。"
下山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群小学生,是跟着老师来研学的。孩子们围着渔民大叔听他讲出海的故事,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