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问题!”陈业峰连忙接烟,“王老板放心,我保证每月按时送货,品质保证不会低于今天孙老板这个。”
接着,孙尚乾又给他介绍了两个客户,一个供销社的采购员,一个是小吃店的老板,都要长期拿货。
陈业峰一一记下他们的需求和联系方式,心里乐开了花,这一下又多了好几个稳定客户,以后鱼干的销路彻底打开了。
从孙老板店里出来,已经两点多钟了。
阿财摸着肚子,笑道:“阿峰,你有没有发现肚子很饿?”
“哈哈,是有点,走,我们去吃碗牛肉面再回去。”回到家还需要两三个小时,他们的肚子早就空空如也,可坚持不了这么久。
现在陈业峰的心情也是好,大手一挥,带着阿财来到街角的面馆。
两碗牛肉面,加了两个荷包蛋,热气腾腾,吃得两人满头大汗。
吃完面条,陈业峰他们也没有急着回去。
海岛上条件艰苦,物资短缺,按照之前的想法,他从海岛运海干货过来,然后就从大陆运一些物资回海岛,一举两得,这样也不用担心光运鱼干过来,油费开支大的问题。
现在是1984年,政策也放开了,允许个体营业做生意。有些需要票证的物资他没办法搞到,但是一些不需要票证的东西完全可以弄到。
“阿财,我们先不回去,在城里转转,买点东西。”陈业峰抹了把嘴,站起身说道。
“买东西?买啥?”阿财疑惑地问,但脚下已经跟上了陈业峰的步伐。
陈业峰心里早有盘算:“岛上缺的东西多了…你看,咱们晒鱼干,盐是大头,虽然岛上也能买到,但是咱们大陆上的品种多,说不定能买到更便宜大粒的粗盐。还有,塑料布、尼龙绳这些,修补渔网、搭晾晒棚都用得上,岛上卖得贵。另外,给家里女人孩子扯点花布,买点针头线脑、肥皂、火柴什么的,都是紧俏货。”
两人推着空了的自行车,沿着青石板路往城南走,那边有个很大的日杂批发市场。
八四年的县城街头,已经有了不少个体摊贩,路边摆满了各色货物,喇叭里传来 “厂家直销,物美价廉” 的吆喝声,透着一股子蓬勃的烟火气。
陈业峰一边走一边观察,心里盘算着海岛的需求。
岛上缺的是日常用得上、又轻便易带的东西,而且得是不需要票证、大家买得起的刚需品。
